【本章目的】
学习如何做读书卡片和如何写读书笔记。
【重点内容】
01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不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精华内容,更多的是为了理解和应用这些内容。
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同样具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去阅读,寻找书中对你而言重要的内容,而不是书中的精华内容。
即便一本书里有很多精华,你也要明确知道哪些对你有用,并将这些有用的信息做成笔记——这是做笔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阅读的三大能力:检索能力、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
读书笔记的本质:在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提取其中的精华,并且理解这些内容,之后,这些内容能够被我们更方便地应用。
02 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001 标记
阅读时在书中做标记,这些标记可以是贴便利贴、用荧光笔标记、折页等等,也就是说要在书上做很多记号。
比如RIA便签读书法,就是在读到一些重要的段落的时候,除了拿笔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话,还可以通过把内容写在便利贴上的方式,来提醒自己这段讲了什么内容、让你想到了什么、以后应该如何运用,这是便签读书法的优势和特色。
002 收集
在“整理学”上有一句话叫作:你看不到就会忘掉它,你看不到就用不到。当读书笔记做好之后,下一步就是收集。只有做好收集,这些东西才能被你集中管理。
鲜活证据:
就是指一些违反我们常识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是一些高阶的模型,超过了我们当前的认知,也会特别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些高阶的模型往往会带来高层次的鲜活证据,来扩展你的认知边界。就好像用一个很小的实验,就可以向古人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明重力的存在是一样的。
在收集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哪些是鲜活证据,哪些会让你眼前一亮,哪些会突然打破你的认知,让你明白“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这些就是鲜活证据,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和收集。
不管是通过碎片阅读还是系统阅读的方式,都可以发现跟这个概念相关的内容。比如,在碎片阅读中去获取和关注新信息,再通过系统阅读去重新了解这些信息。
在收集阶段,需要去关注书中让我们恍然大悟、颠覆认知,甚至反常识的内容。收集这些内容的最好方式是当书中出现一些很重要的图片时,可以尝试做成读书卡片,或者拍下来存在云笔记中收集起来。其他的内容如书上的片段,路上看到的标语,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一张图片,这些都是信息,如果跟我们当前关注的内容相关,就可以把它们收集起来。
收集工具:
康奈尔笔记、印象笔记、全能扫描王、花瓣、Pinterest等等。
003 整理
在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一般会使用视觉化的方式来处理。视觉化的方式能够同步处理不同的信息,当我们在看一张图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处理图上的所有内容,但如果是阅读一堆文字,就需要逐行逐字去理解,大脑处理图片和文字的过程是不一样的。
比如读书卡片(把很多文字浓缩到一张卡片上),就是把从书本中提炼出的碎片化重点变成系统的知识内容。除了文字版的卡片之外,还可以尝试做视觉卡片或是读书笔记PPT(可参考微博上秋叶老师)。
建立个人图书馆:
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像图书馆管理员一样,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收集到的这些内容。
在整理和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时,首先要问自己当下关注了哪些领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云笔记中建立相应的目录。
这就像我们给自己建立了一座新的图书馆,每个书架要放什么、贴什么分类的标签,根据这些标签,我们就可以知道一本书应该把它放在哪里。关注什么,就设立什么样的目录,然后再进行细化。
建立个人图书馆的真正目的在于快速记录和检索,让我们之前收集的内容显得条理清晰。建立了体系化的目录结构之后,我们能很快找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004 输出
进行了这些思考、整理之后,在输出读书笔记时我们会发现不仅仅是在抄书上的内容,还会有自己的观点产出,结合我们自身已经拥有的知识体系做内容的输出。输出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如分享、写文章、聚会时的讨论等,这些都是知识层面和认知不断升级的方式。
一旦学会从书中整理素材制作读书卡片,就要坚持每天做读书卡片。读书卡片比文章更好写,写文章需要准备很多内容,而读书卡片的制作非常简单。
如果每天能搞清楚一个概念,通过一年的积累,我们可以把关注的某个领域所有遇到的问题、不清楚的内容全部解释清楚,我们的专业度也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005 应用
制作读书笔记的真正目的是把书中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进行理解和应用。
制作概念卡片的核心观点是明确概念内容。一张卡片其实解决的就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这个概念是什么。
解释清楚——理解——行动,是卡片的应用流程。
在这个学习的时代,阅读不仅是学方法、学概念、学模型,更应该学习的是理解概念,之后基于概念自己设计实践方法。
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不应该是书上有什么就摘抄什么,而是要把书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体现读书笔记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使用读书笔记理解了书中某一概念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去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把词与词、概念与概念之间关联起来讨论,这些内容就变成了我们的知识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