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有个爱好,听歌喜欢单曲循环,不觉得腻烦。这几天天在听阿肆的《我愚蠢的理想主义》。
我想,所谓愚蠢的理想主义就是为年轻时吹过的牛逼奋斗终身吧。
前段时间看了部很压抑的电影《熔炉》,是根据2000年至2004年间发生于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性暴力事件改编的,不是一个很新的电影,应该是2011年的片子,但看完之后会发现这部影片,无论什么时候看,都会有所触动。现在越来越文明的时代里,感触只会更深刻。
影片回顾:它讲述的是一位美术老师来乡下一所聋哑学校教学,在此过程中逐渐发现校长等学校人员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并开始维权为他们争取基本的权益。片头一开始是一个小男孩自己走到火车轨道并自杀,引人联想,奠定了全片的基调,这位老师来到学校,发现气氛阴沉,本该活泼的年纪却十分沉默,甚至不敢直视人的眼睛,他半夜听到女孩的哭声,在办公室看到小男孩被打,这一系列事件让他感到可怕,并从孩子那里得知他们长期以来受到的性暴力,他无法容忍并维权,最后结果却令人伤心,凶手并没有得到该有的惩罚,仍然逍遥法外,更是体现了腐败和制度的不完整。
当然,用语言去陈述,太过苍白。没办法表达出那种绝望和压抑。
但是该片带来的影响是非凡的。影片上映后,包括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在内的十分之一韩国民众观看了该片,全国为之轰动,韩国立法机关当即修订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即后来广为流传的《熔炉法》。
当人类试图组成社会的时候,并没有料到彼此之间细微的蝴蝶效应,我们往往只是关注宏大战争中的摧枯拉朽,而人性的细枝末节则避而不谈。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社会意义,一部电影改变一个国家。(当然,我们也很骄傲,我们也有改变电影的国家,嘘,悄悄的)
影片结尾有句很俗气的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这句话不知道从哪里听到过,很多年,很多次,却始终没有深刻的感悟。
一直以来,这句话更像个口号。好像谁喊的更响就更能不被改变一样。然而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被改变,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不记得自己最初的理想了。就算记得,也都不曾为之努力过了。
我们换了一种方式,我们开始叛逆,我们开始嘲讽。我们以为这样就算是证明我们没有被同化、没有被改变了,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坚守。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三个字:没卵用。
直到看完这部影片,我才知道,真正的努力可以是无声的,可以是失败的,但是所有经历过的,都是不会被磨灭的。还记得年轻时候吹过的牛逼么?希望若干年以后,还可以为这愚蠢的理想主义坚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