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山魔咒》

作者: 时光浅沫_7f47 | 来源:发表于2019-08-22 19:04 被阅读0次

《梵山魔咒》

文/浅沫

大梵山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不听话的孩子通常在晚上会被怪物吃掉,据老人们回忆,在以前饥荒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没有粮食可吃,就算是这样的情况,却有人在大梵山顶的某处看见过一户人家,据看到的那人回忆,那户人家是一个大户,家里有肉有粮,装修辉煌,却从不开门待客,这些人饿得慌了,便在半夜摸到山上去采果子,顺便看能不能顺点东西,可奇怪的是每次上山的人回来不到几天就死了,而半夜哭叫的孩子,总会在第二天鸡鸣前消失,久而久之,人们宁愿饿死也不在晚上出门,后来新中国解放了,人们的生活日益好起来,而大梵山经过修整,旅游业开放,之前那种阴森恐怖的传闻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李凡,广州某大学毕业,职业是司机,今年刚好30岁,对于这个家庭并不优渥,还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他,没有一刻是闲在家里,之所以来到大梵山,是因为这里除了旅游业,运输业也很发达。刚好他的工作在这个范围,便想在大梵山找一处比较便宜的房子租住,经过各路打听,便在中介的带领下,租了一栋离山顶比较近,却相当便宜的房子,当房东哆嗦的将一串快生锈的钥匙交给他时,他只是觉得这位老人太不容易了,如此大的年纪还在谋生计,便多给了他一些钱。房间的卧室比较向阳,四周都是空窗,没有玻璃的那种(老旧房子直接用砖砌成的长孔作为通风的窗)房外的交通发达,只是从房子外形风格可以看出,这房子就跟那老人一样,太陈旧了。

房子的右侧是一个栏杆的设计,全是用木头做的,粗略估计,一个一米六几左右身高的人都可以轻松跨过去,栏杆有些破败,分离不均的隔栏在风的作用下摇得咯吱咯吱响,房子的左侧是进户门,中间用布栏隔了两个房间,但是光线很亮,李凡一数,还好,不到15平米的房间有10个通孔,通孔外隔了一道山涧,山涧那边是一道平原,很平很广的那种,从清晰可见的泥沙地面可以看出,这应该是用来做大型活动之类的广场。

只是山比较高,他猜不出这里平时都有些什么活动。

(未完待续……配图还在绘制中)

相关文章

  • 《梵山魔咒》

    《梵山魔咒》 文/浅沫 大梵山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不听话的孩子通常在晚上会被怪物吃掉,据老人们回忆,在以前...

  • 《梵山魔咒》二

    《梵山魔咒》二 文/浅沫 在大梵山这一带,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公众人物,大家都喜欢称她为“梵山奶奶”,此名的由来,也与...

  • 梵山净土

    时间:2017.02.16 地点:梵净山 人物:学生一枚 目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感想:梵净山比较高,想去的...

  • 梵静山

    梵静山,自然景观,道路崎岖,真难攀。 是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点赞。

  • 鱼山梵呗

    偶然读到山东济南一位老师写曹植的文章,说曹植是中国梵呗的创始者。文章引用《法苑珠林》(唐·释道世著)的记载:“(植...

  • 推荐我的小说书架

    不负如来不负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也作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

  •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也作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 "意思: 如果动情...

  • 佛历•鱼山梵呗~

    鱼山梵呗属佛教三学的“定”学, 传统的佛教音乐;是印度五明之声明学的,中国话汉语念经梵呗标准的原声;是解决汉梵单奇...

  • 云非常识云, 山黑何处魂。 早知分别难, 分别对梵轮。

  • 世上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网上多传源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也作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梵山魔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uo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