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
图言卡语︱11《洋葱阅读法》之深度阅读(二)

图言卡语︱11《洋葱阅读法》之深度阅读(二)

作者: 柒佡频道 | 来源:发表于2020-06-17 19:32 被阅读0次

上文已经对什么是深度阅读,为何深度阅读以及如何进行深度阅读进行了讲解,本文将着重对深度阅读的前提、深度阅读的领军人物以及误区进行补充说明。

1 阅读前提

深度阅读的前提是至少对某个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以下的前提步骤能够帮助我们在深度阅读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1.1 初级理解

前文讲过,阅读时要进行初步的理解。除了写摘要、把这个材料图形化外,也通过一些图形化的标记来做标识,把重要的、有问题的、未来可能用到的内容逐一标注。这些图形可以自己定义,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标记。

1.2 练习性测试

举个例子说明,对《剧本创作与营销策略》这本书进行拆解后,可以尝试概念的应用,把书里的套路用于实践,检验一下是否产生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1.3 分散性练习

分散性练习指不需要持续地执行“练兵场”的任务,不需要持续地深度阅读。例如《穷查理宝典》,这本书里讲的东西需要长期反复的思考才能吃透,所以不需要集中一段时间把它读完,可以一年内偶尔翻一翻,在家里放一本,公司桌上放一本,有空了就翻开看几页,这种反复的分散性的学习,有时比集中学习更加的高效。

1.4  详尽地审问

梳理清楚了结构,才能知道作者提出某一个观点的上下文边界,才能清楚知道他的这个观点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拆书帮”的“帮主”赵周老师《这样读书就够了》给出了我们如何去思考一个观点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1.5  用自己的话总结

如果没办法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书里表达的核心概念,就无法执行前文所述的“练兵场”的练习。所以,我们要尝试用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片段来把图书内容整理出来。

1.6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指遇到一些特别难啃的大部头书,无法执行“练兵场”的步骤,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帮手。比如,某个概念很复杂,可以去知乎提问、去果壳提问、去百度搜索相关内容、找一些公众号文章答疑解惑等,寻找一些通俗版的解答。

1.7“围点打援”

如果某本书很晦涩难懂就暂且放下,先读一些外围的、简单的书,慢慢有了信心之后再来读晦涩的大部头。

“围点打援”和“十面埋伏”不一样,十面埋伏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方式是通过各种角度去强攻,而“围点打援”是暂时不攻击,先去把周边的问题搞定,再回来攻击难点。把周边的问题搞定之后,阅读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看待问题的水平也会提升,再回头看核心读物的时候,会发现它并不难。

1.8“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说“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核心是搞定书中的一些关键词。一本书里真正有价值的概念并不多,即便是一本非常复杂的书,只要搞定里面关键的概念,那么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也就被“消灭”掉了。

2 领军人物

关于深度阅读领域做得比较出色的有许知远(作品《单读》)、梁文道(作品《一千零一夜》),还有高晓松(作品《晓说》)……

他们读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基于某个观点执行“练兵场”的工作,他们能联想到很多东西,会告诉观众一些基本的、原理性的东西,哪怕是一些小说,他们也会告诉观众关于作者的一些他人闻所未闻的趣事,告诉我们图书的历史、作者的背景等,这些其实也是一种深度阅读的方式。

3 常见误区

3.1 误区一

很多人都把深度阅读理解为要从头读到尾把一本书读完。

深度阅读其实不是从头到尾地精读,而是针对某个概念进行深度阅读。

3.2 误区二

经典的书都应该进行深度阅读或者精读。

这也是错的,因为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经典,而是在于书里提供的观点能不能让大脑感到兴奋,能否让我们提出很多问题,能否让我们产生关联。无论是多么经典的书,如果我们没有任何感触,都无法运用也很难理解,那这本经典的书其实对个人而言并没有太大价值,泛读一下就可以了。

3.3 误区三

要记住所有内容。

其实只要把概念理解到位,能产生更多的关联,能在多个场景中运用书中的核心概念,就是记住这本书的内容了。古人常说念兹在兹,阅读也是这样,念念不忘,心里一直想着去做、去试试,这样就不可能忘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图言卡语︱11《洋葱阅读法》之深度阅读(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ws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