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作者: 静心草 | 来源:发表于2024-09-05 22:13 被阅读0次

《论语》上的那句,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颇有意思,脩是因为干燥而缩到一起的意思,又叫脯,在这里指代肉干、腊肉。束是十条的意思,所以束脩就是十条老腊肉,翻译过来大概就是,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条腊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看来要想向孔子请教学问,也是需要一定的财力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十余条老腊肉也不是一般家庭可以随便拿得出来的。孔子对确实拿不出十条老腊肉的人,也不会就拒之门外,但拿着十条老腊肉来拜师学艺的,应该是教得更认真,会不厌其烦地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讲给他听,一点儿都不会觉得麻烦。

这和我们想象中的孔子的人设似乎有很大的差别,一个名满天下的大师级人物,怎么能口口声声将十余条腊肉挂在嘴边呢?来作为收徒标准呢?可大师也是人,也是要食人间烟火的,不是神话里的人物。也说不定,孔子拿这些收来的腊肉去做了公益,去接济了那些在人间烟火里挣扎的穷苦人。

从而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实际的、可爱的人,说得明明白白,让前来求知者有个心理准备,要想让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拿出你的诚意——十余条老腊肉。不要金子,不要银子,拎着十余条腊肉上门拜师,想象着就挺有喜感,多么接地气呀!

孟子曾经对梁惠王说:“如果‘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就很好了。”就是说在那个年代,一个人到七十岁时,每天能有一顿肉吃,或者每两三天吃一顿肉,就是很好的生活了。能吃上肉的,也不会是穷苦人家。腊肉不只是象征着人间烟火,也反应出了经济实力。

孔子一次要收十余条腊肉,可能还要看是什么腊肉,用什么样的烟火熏制腊肉也是有讲究的,用乌木、紫檀木或者樱桃木、沉香木考过、熏制过的腊肉,其香味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孔子肯定是一个对吃肉这件事有见地的人,对送来的这些腊肉是用什么木材熏制的,一闻就会知道,也就可以从人们送的腊肉的香味里看出他们拜师的诚心和实力。

推而广之,我们对人性也有了一个常识的理解,并且要坚定的相信,即使是再好的朋友,看他时都要记得带礼物。如果实在想不到带什么,那就带上两吊腊肉,既有烟火气,又有《论语》感,背后还透着隐隐的赞美,赞美收腊肉的人就像孔子一样。不过,这只能针对读过《论语》的人,知道这是表示尊重,不知这个典故的人,看你拎着条老腊肉登门拜访,也许会不屑一顾的。

相关文章

  • 点评不只是为了链接——007践行之旅(13)

    (太累了,回头更新) 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

  •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

  • 《黄泓圣杂文随笔》

    《黄泓圣杂文随笔》 #杂文#随笔#杂文随笔#原创#原创杂文#原创随笔#原创杂文随笔#黄泓圣杂文#黄泓圣随笔#黄泓圣...

  • 《黄泓圣杂文随笔》

    《黄泓圣杂文》 《黄泓圣杂文随笔》 《黄泓圣随笔》 《黄泓圣原创杂文随笔》 #原创#杂文#杂文随笔#随笔#原创杂文...

  • 《黄泓圣杂文随笔》

    《黄泓圣杂文》 《黄泓圣杂文随笔》 《黄泓圣随笔》 《黄泓圣原创杂文随笔》 #原创#杂文#杂文随笔#随笔#原创杂文...

  • 走近大丰港实验学校

    随笔组汇报 杨忠琴教育随笔让我改变 随笔收获多,只要有行动,就有收获。 沈莲汇报随笔,每天随笔撰写,收获颇深,每的...

  • 谈谈教育随笔(2)

    谈谈教育随笔(2) 什么是教育随笔?顾名思义,教育随笔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教育随笔的特色在于一个“随”字-...

  • 《提升自己》连载17老钟随笔:新生理论

    老钟随笔,随笔,但不随便,却短小精悍!随笔文章,老钟纯原创,分享学习笔记,人生感悟,学员互动等内容为主。随笔文章,...

  • 2020-04-14

    随笔,随笔,随手记录的笔记~~~~ ``````````````````````````````````开门大吉`...

  • 序言

    落花随笔 主要记录的是 工作的随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zl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