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自卑的产生源于不自信。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家庭条件不好,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特别是不如同龄人。这样,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背着包袱,始终不敢面对现实,始终觉得低人一等。于是,就将自己包裹起来,以至于自惭形秽。一是自身条件局限。要么身材矮小,要么身体残疾,要么总认为自己太蠢,等等。这是一种特别残忍的心理暗示,以至于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下,便是自我封闭,便无法正常交朋友。而没有朋友,便会感到孤独。越是孤独,也就越是自卑。恶性循环下,想要跳出来,还真的是难,很难。
其实,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要么是你不合群,没有朋友。要么是你自卑,搞自我封闭。这是“身”的孤独。心灵的孤独则更痛苦。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无法与社会沟通,不能产生共鸣,等等,总之,你似乎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
对于这样的人,家庭、社会都要伸出温暖的手去拉他一把。这是外力的作用。另外,就是自身要下决心从这个恶性循环中跳出来,在外力的帮助下,重新树立信心,找回自信,更重要的是找回自尊。这也许要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如果因为痛苦而放弃,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太悲催了。所以,勇敢地从自我封闭的圈子中冲出来,恐怕是唯一的自我解救。
但有时,我们还真就需要这样的孤独,好好修心,好好修行。因为孤独并不是平白无故地发生的,我们需要反省,需要找出孤独的缘由。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时的“孤独”,还真有必要。因为,你可以此时此刻静下心来,来个“与世隔绝”,与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个亲密接触,通过这种“面壁”的功夫,重新发现自己。我以为,这个重新发现自己的过程,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如果对了路,还别说,你就有可能从一个平庸的人蜕变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司马迁,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痛苦,最终成就了《史记》。鲁迅将其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史记》有着难以比拟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屈原的一生也是孤独的一生,他的政治理想和才华不被自己的君王理解和接受,并遭到排挤和迫害,他的内心肯定是相当的孤独和痛苦。但他写出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堪称为楚辞的典范。所以说, “孤独”的好处,最值得享受的,就是你一定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然,具体到自卑的人,首先还是要从“恶性循环”中跳出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一定的外部条件的促成下,重新振作起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成为一名正常的人。如此,可谓善莫大焉!
不要犹豫了,去投入到你的朋友圈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