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作的第三天,又又又犯错啦!爬到五楼才发现,呀呀呀,好懊悔!
幸好同事给出了个主意,幸好机缘巧合,弥补了犯错可能给带来的小麻烦。避免了立刻下到一楼,还要重新爬五楼的结果,让自己免于受累,让同事免于耗时等待。
昨天也犯了粗心的错。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流程,自己明明先看过了,同事却发现了两个不同的问题。
不过,有了昨天的经验,我今天也进步啦。同事没有发现的问题,我细心地观察到了。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咱们犯过的错,踩过的坑,都可以是警醒,来促使我们经验的积累、智慧的增长。
朋友家的孩子,从小放学后就交给人家托管,从幼儿园大班开始的那种,以致于现在都上四年级了,作业时常拖拖拉拉,一整个晚上坐在书桌前,进度却常常让人大跌眼镜,作业完不成是常态。
在托管老师那边,孩子常常坐在桌前玩弄指甲、笔,有时候,也涂涂鸦,老师催促一下就写一点,老师骂几句,又低头写一会。
做作业时出错,自然也是常态,出错挨批评,自然也是常有的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严重受到打击。
长年累月,孩子的作业、学习就这样恶性循环,养成了被动的习惯,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自然也就起起落落,总也好不到哪里去。
随着年岁的增长,学业也随之增加,孩子的压力山大,家长也很焦虑。焦虑归焦虑,却一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长这几年来,额外花费在孩子学习上的钱也不少,孩子习惯不好,成绩又不咋地,家长感觉自己尽力了,也觉得委屈,于是,孩子时不时就得变身为家长的出气筒,苦不堪言。
孩子垂头丧脑,眼光躲闪,甚至渐渐没有了光芒,看着都让人揪心。
孩子一路走到现在这个状况,孩子的委屈和压抑,孩子被剥夺的主动、自由尝试机会,谁又能为她买单,谁又能够还她呢?
家长叫屈,还动不动就打骂,孩子的委屈,却是无法言说,无处可伸,甚至不敢启齿。
相比我们成年人,孩子的“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可以容忍自己的平庸 可以接纳常常出错的自己,却很难打心眼里接受平凡的孩子。总是喜欢用一句“我是为你好”、“你应该……”来绑架孩子,却不去共情孩子的能力和内心感受。
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直接体验非常重要。无论你多能,你也无法替代孩子去经历她的人生,你也无法操控孩子未来的际遇。与其担心孩子犯错,不如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她应该经历的种种,包括犯错。
不管你承不承认,人总是在犯错中去历练出经验,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教训,收获成长。
好的习惯和品性,就是在自己的经历中去习得、养成并强化而来的。愿我们,我们的孩子们,都可以自由地“犯错”,并最终迎来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