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实施
第二节 制订计划
一、基本概念解读
制订目标和计划,是基于前期调查研究的结果而展开的。重点在于解决调查研究结果中的学校公共关系实施存在的问题,以新的目标和缜密的计划指导下一阶段的学校工作,重在打造更好的学校公共关系。
二、如何制订计划
(一)确立目标
目标即反映未来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核心和要求,是公共关系实施的意义保障和标准。
1. 学校公共关系的目标意义
一是传播学校信息。
二是维系感情。
三是扭转危机
四是指示行动。
2. 学校公共关系的目标分类
从时间维度看,目标主要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学校公共关系实施也应当在目标确定时明确不同阶段的行为态度。
从价值维度看,目标主要包括:宏观目标、具体目标。
3. 注意事项
首先,公共关系目标需要契合学校发展的总目标。
其次,制订目标应当兼顾学校自身和社会利益,尤其不能忽视学校与一般组织的不同,即学校的公共关系目标仍需要考虑教育的本质。
再次,目标需要具体化,既有宏观目标又必须具体到行动步骤,才具有可行性、衡量性、监督性。
最后,目标的制订需要规划时间框架,定期评判目标是否实现并做出及时修正。
(二)确定受众
学校公共关系的受众是计划制订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确立目标公众能便于公共关系开展更具针对性、有效性。
(三)确定主题和内容
学校公共关系的主题是学校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思想、宗旨、内容的整合,简洁明了地阐释了学校公共关系的实施内涵。
(四)确定实施人员和渠道
(五)编制预算
预算包括对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编制和配置。
(六)制订日程表
日程表的制订,一方面,规定学校公共关系实施的步骤,要优先考虑重点实施的内容和核心工作,具有逻辑性和阶段性,能够保证公共关系实施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在于督促步骤实施的效率,避免拖延和耽误,需要严格地按日程表执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