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
你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 孩子特别黏你,一刻不停地跟着你,不离开你半步也不允许你离开(一般是三岁以下小小孩);
☆ 你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但是孩子缠着你不放,一会儿这一会儿那地揪着你的注意力;
☆ 你告诉孩子要他做一件事,他不听你的安排,还时不时地瞥着你;
☆ 孩子出乎寻常地做你不喜欢或不允许的事……
这时,你感觉忙不迭、着急、心烦、恼怒、担心、内疚……
你可能一次次地提醒孩子应该怎么做,或者央求孩子听你的安排,甚至哄骗孩子听你的话……你费尽心力,但孩子似乎就是不明白你的话,更没有听从你的安排……
最后,你无可奈何、精疲力竭、举手投降、恼羞成怒甚或拂袖(摔门)而去……
你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所以你找不到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
02 为什么会这样?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告诉我们“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归属感和价值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4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本公众号曾于11月7日发表一篇文章,介绍了孩子不合作的四种错误目的和观念及其识别线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针对孩子的四种错误目的和观念,我们分别可以采取什么有效的办法及时解决并避免以后这种行为重复发生。
上文提到的这些行为,你知道孩子是在受哪种错误目的和观念支配吗?是的,以上这些行为,是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孩子的目的就是寻求过度关注,这种行为是受孩子的错误观念“唯有得到特别关注或者特别服务时,我才有归属感”或者“唯有让你们为我忙得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影响,孩子的心底信息是“注意我”“让我参与”……如果孩子感觉自己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一直会重复这些不当行为,直到他/她自己感觉心理需求得到了恰当满足。
03 如何正确引导和应对?
针对孩子这种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我们应该这么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寻求得到关注的心理需求,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注,希望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错,而且需要得到满足。
其次,我们应该帮孩子纠正他/她寻求过度关注的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将他/她的观念和行为引导向正确的观念和行为。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如何正确引导和对待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
《正面管教》一书介绍了一些针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的有效回应策略和方法,包括:
♡ 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给孩子安排一项对大人有帮助且孩子认为得到积极关注的任务。比如,给孩子一个秒表,你打电话时让孩子替你计时;或者让他/她帮你做他/她喜欢做的家务。
♡给予孩子安慰,表达你对他的信任。(“我爱你,我知道你会自己处理好的。”)
♡闭上嘴,采取行动。比如,停止哄劝,从沙发里站起来,拉住孩子的手,把他带到洗漱间去刷牙。你不妨挠挠他的胳肢窝,既保持你的态度坚定,又增添点儿乐趣。
♡ 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情。(一个满怀的拥抱常常很有效。)
♡不要管孩子的行为,要以关切的方式把手放在孩子肩膀上,继续你和孩子的对话。(不管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不管孩子。)
♡用会意的一笑让孩子明白你不会被纠缠于此,然后说:“我期待着6点钟的特别时光”。
♡ 避免给孩子特别的服侍。
♡ 约定一些无言的信号:把手放在胸口上表示“我爱你”,用手捂住耳朵表示等孩子不哼唧了你就会听他说话。
♡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
♡在大家都愉快的时候,花时间训练孩子,用角色扮演来向孩子演示其他行为方式,比如使用语言而不是哼哼唧唧。
♡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如果你发现你家孩子有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请认真阅读以上建议的策略和办法,根据你自己的感觉给以上策略和方法排个序,然后试行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以上策略和方法态度是温柔的,是以尊重孩子为前提的,强调让孩子体验到爱与关怀;同时又是有原则的,是不轻易让步的,是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
04 扶本立正:“孩子,我爱你,你很重要”
为什么要强调让孩子体验到爱与关怀呢?这是因为被爱与被关怀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恩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我们生而为人的每个个体都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控制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其中归属感是指感觉到关心他人并被他人关心,有一种从属于其他个体和团体的安全感,与别人建立起安全和愉快的人际关系。归属感的主要内容,则是被关注、被理解、被认可和被接纳。自主感是指个体能感知到做出的行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的,是由自我决定的,即个体的行为应该是自愿的,且能够自我调控的。胜任感是指在个人和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感到自己是有效的,有机会去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才能。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则认为,“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价值感和归属感”。阿德勒认为,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孩子的首要心理需求。价值感和归属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内心才能充满力量,才有机会被逐步培养优秀的品格与技能。孩子的归属感通常指的是他感觉到自己在家庭(团体)里是受到认可和接纳的,感觉自己是个“有用的孩子”;孩子的价值感指的是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认为自己能成为对家庭(团体)有用的人。归属感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价值感要通过责任获取。
感觉被认可和接纳、认为自己是个“有用的孩子”,孩子就可以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因此让孩子感觉自己被认可和被接纳、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个“有用的孩子”正是满足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治本良方。
所以,针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观念和错误目的,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满足。其基本策略则是要从根本上用正确方式满足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感觉到自己是被爱、被关注、被认可、被接纳和有用的。
因此,我认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以下几个核心策略:
① 看到:看到孩子的优点和擅长的事,看到孩子的努力。经常使用“孩子,我看到你……”,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和肯定。
② 邀请:使用“孩子,你可以陪我……吗?” “孩子,你可以帮我……吗?”邀请孩子帮忙,让孩子体验到他的重要和有用,让他体验到自己有能力。
③ 感谢:在孩子表现合作或者给你帮助时,使用“孩子,谢谢你……”表达真心的感谢,让孩子体验到有用和被认可的自豪感、成就感。
④ 陪伴:安排特别时刻,陪伴孩子做他喜欢的事,让孩子体验到与父母的感情连接,体验到被重视和被陪伴的温暖与开怀。
具体做法上,可以采用以下帮助孩子感觉变好的正面教养方法:
♡ 认可他们的负面感觉。
♡ 聆听他们的想法。
♡ 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
♡ 让孩子自己选择并承担责任。
♡ 相信并授权给他们。
♡ 允许他们开发自己的“情绪承受力”,从而使他们感觉自己有能力。
♡ 给予无条件的爱。
♡ 提供帮助别人和作出贡献的机会。
♡ 提供帮让他们体验自己是有能力的机会。
♡ 教他们“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平 时更多表现出对孩子的关爱,建立紧密的情感纽带。
♡ 训练孩子自我满足,教给孩子自我评价而非依赖他人评价。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找到了应对孩子寻求过度关注行为的治本良方?欢迎尝试使用本文提供的策略和方法,欢迎交流使用体验。衷心祝福你在育儿道路上不断进步,快乐前行!祝福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本篇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心树A”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