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别出去,一定要出门的话口罩千万戴着,记住了!”虽远隔重洋,但视频里父母的担忧仿佛已经从我的手机屏幕里溢出来。
谁能想到,就在半年前,我们在电话,视频,网络里和身在国内的家人一起经历了新冠病毒的肆虐。
3月,我们自己就在美国小城布朗斯维尔(Brownsville)开始了宅家的生活。提醒戴口罩,勤洗手的人从我们变成了父母。
2020,注定是要被记入世界编年史的一年。
1
疫情初现:屯口罩,屯消毒类产品,正常工作
布朗斯维尔市地处美国德克萨斯州最南端,也是全美最靠南的城市,旁边就是美墨边境线。整座城市面积21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区区的18万,90%是是拉丁裔。
去年8月,我随老公从北卡罗莱纳州来到这座小城定居,老公在这里的一所大学教书。
今年3月初,美国逐渐出现了零星不多的新冠病例。鉴于国内的经验,我早早地就准备好了N95口罩,一次性手套和酒精等消毒类产品。但是老公不以为然,总觉得全美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为此还忿忿地坚持退掉了一部分口罩。这也成为日后我时常拿来揶揄他的把柄。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病例数迅猛增长,纽约州,加州,华盛顿州等大城市集中的州成为疫情最为严重的地方。其中,纽约的病患数更是比当初的武汉还要多。电视里播放着纽约,加州等地的抗疫情况,封城的纽约,沉寂的曼哈顿街道,还有刺激着人们神经的运尸车……
布朗斯维尔隶属的卡梅伦郡,彼时的新冠数字尚为“零”。每天,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一亩三分地”的公众号查看卡梅伦郡的疫情,再关注一下布朗斯维尔市长的脸书。
“一亩三分地”是一个为国外华人服务的论坛,疫情期间会及时更新病例数据,而此时美国相关部门的官网,不仅数据更新落后,也无法具体到每一个郡。只要看到病例数字是“0”,我的心就能稍稍安定下来。
虽不敢掉以轻心,却还抱着些侥幸,毕竟我们生活的小城离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这些大城市还有着很远的距离,加之地广人稀,公共交通又差,人口相对不集中对疫情的传播总归是有影响的。然而该来的还是来了,卡梅伦郡首次报告病例,就有6人,其中布朗斯维尔有两例。
我的小家严阵以对。出门戴口罩,进门鞋子脱在家门口,进家马上洗手,衣服喷酒精通风晾干。甚至为了应对新闻里报道的华人因为戴口罩被歧视的情况,我还随身携带小型报警器,拉下报警器的插环,鸣笛声就会震耳欲聋。所幸的是,自己并未遇到过此类事情。
而老公工作的大学仍然没有封校,他每天还要去上班。超市仍然开着门,没有要求戴口罩,没有测体温,也没看到任何消毒措施。身边仍然看不到有戴口罩的人,小区派对也时常有。仿佛疫情在这座小城还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未曾变化。
然而我看到的,是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涌动,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2
形势日趋严峻:宅家令,抢购潮,超市限购,热闹的小区
3月16日,全美确诊4000多例;
3月30日,全美15.6万人确诊;
4月11日,数字变成了52万;
4月28日,102万。
新冠病毒,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诉说着永久歇业的餐馆,消失的岗位,失业的人群,失去的挚爱。充满活力的城市突然暗淡。
值得欣慰的是老公工作的大学终于要求大家尽量在家办公,在家授课。3月23日,卡梅伦郡也发布了宅家令,同时允许超市购物,保持社交距离的户外锻炼以及日常的必要事件。
我和老公取消了5月底的回国探亲。每周一次的超市采购改为了两周一次。彼时,口罩,消毒类产品早已售罄,水,卫生纸,鸡蛋,牛奶也因为大量的抢购不得不开始限购。每天早晨,各大超市门口都是长长的队伍。
因为公园,健身房的关闭,邻居们转而开始在小区里跑步,骑车,锻炼身体,每天傍晚的小区比起以往,热闹了许多。这让我多少有点分裂的感觉。
一边是疯狂的采购,空空的超市货架,激增的病例,短缺的医疗资源,检测点需长久等待的汽车队伍,一边是热闹的小区锻炼场景,不肯自觉戴口罩的人们,“若为自由故,生命也可抛”的派对。新冠,离我近在咫尺,却又遥远得看不到它的样子。
3
全美爆发:口罩令,我家的有惊无险,经济下滑,纾困金
随着全美的新冠病例数涨到200万,300万,400万,卡梅伦郡的每日确诊数也从几十变成了几百。在卡梅伦郡颁布了全郡强制口罩令后,绝大多数人终于戴上了口罩,小区的派对几乎没有了,超市等各大购物场所开始拒绝不用口罩或围巾遮住口鼻的人进入,购物车有人在门口消毒,收银台要求人和人之间保持1米8的距离等待。
医院停止了大部分的非必要非紧急手术,以挤出更多的医疗资源应对新冠。每个人看病前都建议先通过电话问询自己的家庭医生。大医院门口搭着临时检查台,本地的新闻里每日更新着死亡人数。疫情,在这座小城逐渐显现出它原本可怕的模样。
而我的小家,也在疫情中经历了胆战心惊的一星期。5月15日早晨起床我突然感到乏力,喉咙疼痛。“乏力”、“喉咙痛”,这些描述新冠症状的字眼冲击着我的心脏,疫情的来袭让所有的不舒服都不自觉被放大了数倍,身处异国,目睹政府约束不力,更是加剧了恐慌。
医院不敢去,预约检测要很久,庆幸的是我并未出现咳嗽发烧,必要的出门也是全面防护,这让我和老公稍感心安。
在视频问询医生之后,医生为我开了一些润喉药,并叮嘱我好好休息,补充水分,在家观察,如果出现发烧,呼吸不畅,马上去医院。是不是新冠,没有准确的检测报告,医生也无法给出答复,好在医生说了大概率不是。
4
5月15日当天我就开始自我隔离,和老公分处两室。一边宽慰着自己,一边多多喝水,摄入大量蛋白质,蔬菜,水果。每隔一小时,都要测量体温。
5月17日白天,有些轻微咳嗽。到了晚上,体温突然36.9度,因为平时都在36.5左右,那一晚,我真实地感到了害怕,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尽管看了很多的新闻,做了很多的准备,可是当新冠张着血盆大口就这样一下子来到面前,我还是感到惊慌无比,也很无助。
5月18日早晨体温降回了36.4度,虚惊一场。
5月19日,老公的嗓子也出现了轻微难受。刚刚放松的心又提了起来。
不敢告诉父母,不敢想象父母会是如何的担忧。视频里,我甚至不敢微微清清难受的嗓子,只怕给本已忧心忡忡的父母再添白发。
一直在喝水,休息,补充维生素C。
5月20日,我的嗓子有了明显好转,也不再有乏力的感觉。
5月23日,我和老公已基本痊愈。老公自始至终也没有出现过咳嗽发烧和呼吸问题。虽然认为并不是新冠,但为了以防万一,我和老公还是继续在家隔离了5天。这场有惊无险让我彻底把超市采买改为了快递无接触送货。
日子一天天过,华人的微信群也从开始对政府的不力,新冠的可怕叽叽喳喳,到晒起了厨艺,舞艺,吐槽又胖了多少。我在家后院鼓捣起了菜地,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到菜地看蔬菜的长势取代了上网查看布朗斯维尔市新冠确认数。
天气渐渐热起来,我全副武装在阳光下除着杂草,还要及时地打叉,引蔓,固定支架,减去老叶病叶。除此外,为了美观,没事找事做的我还和老公一起给房子的墙根铺设了碎石子。如此地折腾让我瘦了整整4斤。这对于一直没什么毅力减肥的我来说,大概是近几个月唯一的好消息了。
待在家的好处是大大延缓了新冠的传播,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的大幅下滑和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政府发放了第一笔纾困金,按照补助标准,我家也领到了钱。
5
当下:经济重启,德州成为高发区,呼吸的自由,第二次宅家令
失业率居高不下,新闻报道4到6月当季,美国经济以令人眩晕的33%的年率收缩,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季度下滑。新冠病毒爆发导致大量企业倒闭,数千万人失业,失业率飙升至14.7% 。
要求复工的声音越来越多。德克萨斯州领先于其他州宣布重启经济。只要能保持社交距离,沙滩,公园,商场,餐馆,酒吧等都可以开门迎客。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德克萨斯州新冠病例数创下新高,成为全美疫情“红区”。截至8月1日,全美累计确诊471万,死亡15.6万。德克萨斯州累计确诊44.4万,卡梅伦郡1.1万。
沙滩上还在上演人们的狂欢,街上有“反口罩”组织呼喊着呼吸的自由,各种大型派对连番举行。而州长,仍然拒绝再次颁布全州的宅家令。从上至下,15.6万人生命的逝去,轻得就像小石子掉入海中,仅仅掀起了一点涟漪。
好在卡梅伦郡第二次发布了全郡范围内的宅家令。
时间到8月10日。我们这座小城在第二次宅家令中也逐渐安静下来。
不过,我已经不关注了,因为我和老公都不会出门。
学校发了通知,老公下学期仍然会在家授课。
后院的蔬菜进入成熟期,每天还能摘上几个茄子和圣女果。
想了很久的牛排店无法去吃,我终于自己研究出了碳烤的嫩口牛排。
每天我要向国内户口所在地的社区报告体温,若要回国,必须先要告知。
曾经的不屑一顾,如今都念念不忘,那些让生活变得美好的东西,有太多已经离我们而去,不是几天,几周,而是几个月甚至几年。
生活还在继续,这场改变了很多人影响了很多事的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还是永远不会彻底消失,每个人都不可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