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无助

作者: 心念斋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07:50 被阅读0次
    勿忘无助 勿忘无助

    身体越粗钝越难觉知。

    我们的直觉(第六感)来自于和宇宙能量的连接,那是一种潜意识,越觉知越赋有灵感。我们寻根求源,其实光一直在那,只是没有找到开关,就像我们一直追逐影子想要超过,但一直都在它后面,其实只要转过身影子就在身后。我们身体的沉重感积压出各种情绪,心的倦怠,眉眼的疲惫,让生活变得乏味无趣,其实只要启动生命的开关——保持身体内在的轻盈,一切将迎刃而解。

    李银河说:精致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即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其次是平和的,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喜乐的,不是痛苦的。身体内在越精细,对接宇宙正性的能量越多,越觉知越智慧。任何事情的开始都是一颗小种子,如果直觉在那里,觉察到就会产生内在的感受,这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超越三维空间,直接达到五维空间,才不会执着,更不会走火入魔。

    瑜伽,是换一种方式体验生活,也是培养身体觉知的通道。宇宙中的声音、饮食、呼吸、芬芳、光,都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内在身体,通过增大内在空间,消除沉重感以获得轻盈、喜悦、平和。传统瑜伽中,动态的体位法练习是为了静态动作而准备,所有静态的练习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但我还在路上 ,此刻的我更应该向内探索,而不是耗散精力,有灵性的事物一定是温暖的,当你愿意靠近光源,感受热的时候,那就是能量。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定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再去寻求老师的指点,老师给予提供即时的反馈,带着疑惑询问,好过直接被灌输知识。我们在摸索中有了智者的即时反馈,才不至于在所谓的刻意练习中偏离正道而越走越远,在解惑中逐渐明晰方向,以求事半功倍。《论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老师,不到学生经过苦思冥想还是想不通的时候,就不要去启发他,不到他经过思考有所收获,但却表达不出来的时候,就不要去开导他。集体的学习,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激发更多创新,也带来更多信任、慷慨、与合作。“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孤独的学习和工作很难真正积累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

    无知者无畏,也不会痛苦。一知半解中,认为懂得很多却又说不出写不出的困惑最难将息。如果只有一种说法,不会迷思;有两种观点时,会暂时兴奋;选择越多,反而会紧张到无所适从;如何去选择,让人思虑焦灼。我们在心意波动中很难找到平静,控制思维的波动可以减少波动,时间到了,自然可以保持平静。你要找的答案,别人帮不了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终极真理即在自己心里,不必外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拥挤的城市支撑起人类文明的基础,印度圣雄甘地对城市化非常反感,他说:“印度的发展并非依赖城市,而是依赖村庄。”这话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如果深入到乡村的生活中,你会发现它不一定有想象中的美好。山村乡野固然好,但不适合久居,并非“世外桃源”仙境一般,小隐隐于野,出世入世全凭内在。我们是现代人并非古之士大夫,隐遁在这旖旎山林之久,闲适心境并非可以虚室生白。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厌倦城市喧闹繁华,突然避世隐居深山幽谷,一段时间后反而会得抑郁症,因为缺少与人沟通,时间久了必然孤独寂寞。你永远别指望乡村推动经济的发展,田园生活听起来诗意盎然,但要论经济收入来源,哪怕是农村,恐怕也要城市经济来养活。对比乡村田园的慢节奏生活,城市化进程之快,才能带来高效率生产,因为生活设施的便利,创新活力才会更强。修行是一辈子的宗旨,来到竹林山谷只是短暂的调剂,就像身体辟谷断食,不必长期进行,养吾浩然之气,“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消弭内心的矛盾。

    既不在意,亦不必在意。

    传统瑜伽,古老而神秘,需要的是体验和感受,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器道不可离,二之即非性。”瑜伽经中anusasanam,教我们遵循传统规则,意旨遵循传统,遵循自己所体验到的,遵循通过体验所聆听到的知识来做教学。宇宙的无言并非空寂,而是将“道”的无声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

    身体越敏锐内在越觉知。——Queenie2018.5.1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勿忘无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ew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