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著名的《梅花》,是王安石辞退别相位,退出政坛,回归田园后的作品,这首诗也道出了他晚年的心声。
早在初中的历史教科书中,王安石变法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至于他的诗词、文章,远没有他的“变法”那么的举世闻名。
但也并不是说王安石的诗词文章不好,恰恰相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在当时的北宋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中最独特,是最不寻常的一位。
为什么说它最独特呢?因为在“八大家”当中,他的官职最高,争议也最大,他曾两度担任宰相,又两度被霸相,他的生前与身后都备受争议,人们对他褒贬不一。
王安石作为北宋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宋神宗非常信任和器重他,他们之间的关系,亦是君臣,亦是师,是父、是友。王安石有才华有抱负,而且在政治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宋神宗犹如伯乐有识别千里马的慧眼。
但即便有宋神宗无条件的信任,王安石的革新变法也很难顺利展开,面对着岌岌可危,内忧外患的北宋,就凭着他一个人的力量,而且一边还要应对朝廷一帮反对变法的大臣,变法的道路荆棘丛丛,每迈一路都困难重重。
王安石在政治上毕生的心血和抱负,就在宋神宗去世以后,新法全部被全部废止,变法彻底失败。
王安石的人生落下帷幕,他一生的是非功过,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王安石身后的骂名,空前绝后。大意是说他一意孤行,蛊惑宋神宗,乃天下大乱的根源,北宋灭亡的总根源就是从变法开始,还有人干脆说他是天下第一奸邪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评价王石说:“假如当初变法的是苏轼,那么后果未必能比王安石好多少,仰或换成欧阳修或是司马光,无论谁到了王安石的位置上,都未必会比王安石做得更好。除了朱熹中肯的评论,宋人的笔记中对王安石有褒有贬。
正面写王安石具有褒扬色彩的主要集中在这几点:第一,不近女色,第二,清廉朴素,第三,嗜书如命,第四,淡泊名利,第五,晚年生活恬淡,富有情趣。
负面写王安石也有很多,第一说他性格倔强,绝不妥协,第二说他不修边幅,比如说他的衣服污垢,饮食粗恶。
梁启超以为王安石是从三代以来唯一一位完美的人,他认为,王安石所推行的变法就是开启民志,就跟他所推行的百日维新一样。并且认为青苗法等一系列政策就像现代社会的银行信贷制度,保甲法好比现在所谓的警察制度,市易法则符合后世现代健全的市场行为。
从梁启超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当年所推行的新法,超越了整个封建制度,他站在一个更高的制高点上,他的眼光和胸怀接近一千年后的现代社会。
王安时变法,这件事已成为了历史。但王安石这个人物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物,除了他文字、学问方面的成就之外,他的历史性标志就是反传统、反权威。他敢于挑战社会的权威与传统,他也因此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挑战。
尽管我们习惯于把王安石看作唐宋八大家中的一位,但显然他不应该仅仅被“唐宋八大家”这个称谓所约束。他的光芒超出了文学的范围,也超出了政治上的范围,他是思想史上的长青树,而且像大海一样不断的为中国文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资源,这便是王安石最有价值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