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

作者: 牛某某的杂论 | 来源:发表于2022-08-12 12:26 被阅读0次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进京述职,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请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但没被仁宗采纳。

治平四年(1067年),久慕王安石之名的宋神宗即位。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遂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非常信任和器重王安石。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再次提出全面改革的想法,指出“治国之道,首先要效法先代,革新现有法度”,并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

王安石认为:

北宋国家贫苦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农民之所以贫苦和不能从事生产,一方面是由于官僚富豪兼并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

因此,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王安石随后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指出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神宗采纳王安石的相关主张,并要求其尽心辅佐。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

为指导变法的实施,便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

同年四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七月,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九月,立青苗法;十一月,颁农田水利条约。

熙宁三年(1070年),颁布募役法、保甲法。

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并改革科举制度。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

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颁行免行法。

相关文章

  • 王安石和司马光在争什么?

    提起王安石,我们能想到的除了唐宋八大家就是王安石变法,但是对于王安石变法,历史给到了不同的评价,那王安石的变法到底...

  • 王安石变法

    北宋文化繁荣、经济昌盛,但国土面积却很小,无法和汉唐时期比。在北宋的周围盘居着好些政权,北边有契丹(辽),西边有西...

  • 王安石变法

    苏氏兄弟在神宗熙宁二年(一〇六九)到达京师。从那年起,中国则在政潮汹涌中卷入新社会的实验里,而此一政治波浪所引起的...

  •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宋朝由于阶级矛盾严重,严重剥削百姓,积贫积弱的局面仍然继续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

  •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想把宋朝带向富国强兵,可宋仁宗、宋英宗都没有用他。 宋神宗没继位之前,因为他是一位好学的君主...

  •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变法自熙宁...

  •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

  •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

  •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从新法次第...

  •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在位40年时间,虽然朝中有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并没有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因而国家越来越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安石变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bx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