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是2018年上映的电影。因为是迅哥主演,所以尽管那时个人特别忙,还是看了影片预告。但也仅仅是看了预告。从预告的定位,像是青春回忆类影片。回忆杀成堆的时期,所以并未观影。但是很庆幸,周末,我重新打开了她。
直接上观影感吧。
首先,被岩井俊二导演对电影的敬畏心打动了。点开电影,弹幕自动打开了。我向来不喜弹暮。看了一眼,都是什么“为胡歌而来”,就果断关闭了。看了约有三十分钟,心里安静了,这不是预期的青春怀旧影片。突然意识到自己内心安静,猛然醒悟这是导演对影片的敬畏,虔诚的敬意!在商业片泛滥的时期,电影太浮躁了。什么流量担当,什么话题女王……太浮躁,太肤浅了!电影只是影视明星塑造的角色,又不是真人秀,要那么多“为胡歌而来”吗?
电影取景非常生活化,非常世俗化,没有过多的场景虚化、美化。现在很多电视剧造景美则美矣,但是太浮华,太浮夸。滤镜太严重,失真,给不了观众代入感。环境是角色立体的基础。《你好,之华》中的环境取景光线一直比较偏暗,弹幕有人吐槽“眼睛要瞎了”,只能苦笑了。之南的死因是婚姻里爱而不得的悲剧,之华一直以为是自己让之南与尹川错过,面对姐姐的自杀,之华是非常内疚的,但是这种内疚是不能表露的,因为之华的丈夫是个醋坛子,所以之华面对之南的死是隐忍的,面对婚姻生活也是隐忍的。所以这个昏昏暗暗的光线就是人物内心的映照。无奈苟且,又迫切想要摆脱这昏沉的阴影。所以当偶遇了尹川后,之华开始写信给尹川。之华写信时,光线都是明亮的,环境是宁静的。这是符合人物设定的。电影在细节上的处理非常细腻。这都是源自导演的敬畏心。它非常打动人。
其次,我很困惑电影为什么取名《你好,之华》。电影是围绕之南的人生展开的,中心人物是之南,为什么偏偏用了个之华做标题呢?看完电影,我努力地梳理了一下电影中的人物关系。真的就像张超的那句台词“生活的复杂,不是你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电影涉及了三代人,而三代人各有各的故事,三代人的故事又有某种暗合,真的很烧脑。所以就有网友痛批电影结构太散。哈哈,我到不觉得它散,反而觉得这正是电影处理得最好的地方。
电影从之南死亡开始,死亡也就意味着结束。接下来借助书信,把过去与当下的时空交织。以对过去的回忆为主,交代了主人公们的人生。事实上电影没有主线,生活即主线,这是群像透视,并不是个性化的体验。电影定位在在之南离去之后,之华、尹川、睦睦、晨晨他们如何走出各自的阴影。所以电影其实是个倒叙。你好,之华。不是故事的开始,而是故事的结局,是之华人生的新的开始。
最后,谈谈晨晨。本来想谈谈厚重的人生,残酷的青春。但是眼下自己谈不好。所以谈谈这个小男孩,晨晨。面对妈妈的自杀死亡,这个男孩表现得很漠然。我以为电影只是为了增加母亡子幼的悲剧感。我又肤浅了。导演轻描淡写,镜头一晃而过。但是纵观影片,晨晨是所有人内心的外化。不能接受之南的自杀,隐忍生活但终难接受。晨晨离家出走,就是所有人的情感宣泄。我以为晨晨也会随妈妈而去,毕竟太压抑了。但是,导演却给了我们希望,向死而生。晨,早晨,新生!
这是一部很值得细品深探的电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