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德国第一年,除了学习时间,花了大部分时间在看Youtube美妆视频,然后跟着买了很多贵价护肤品及彩妆。
第二年,手上钱多了点,继续加倍的买越来越贵的彩妆及护肤品,还增加了奢侈品的欲望值。把目标放在了拥有香奈儿的包包上。
朋友进到我的卫生间,不禁都要说,你的洗手台真是塞得一个缝隙都不留。
杜塞尔多夫的国王大道,简直是学习考试以及工作重压之下的天堂,只要空了就去逛,也不是为别人代购,全都是为我自己进行的消费。
那会在长队的人群中,巴巴望着还有几个人能轮到我的兴奋心情,就像奢侈品店里的物品不要钱一样。
东西越堆积越多,永远化不完的彩妆,永远背不破的包。经过一次次搬家,被我逐渐因为成为搬家的负累而丢弃。
我心疼吗?我不心疼。因为它们有的买回来并不好用,甚至不如我的便宜的同类产品好用,我只是充满了失望。说好的渴望的生活呢。
这四年经常和德国人接触,也渐渐了解了一些他们的生活方式。著名大学里的教授,和她逛街,为她的侄子买玩具,货比三家。在交通便利的城市里,虽然自己住比较远,地铁和自行车永远是自己的交通工具。因为这么便利的交通为什么还需要开车,再简单不过的逻辑。夏天简单的衬衣牛仔裤,冬天防风衣是标配。没有昂贵的包包傍身,什么车,什么包,从来没有出现在聊天话题中,那些只是生活用品,没什么聊的意义。
后来看了整理专家彼得·沃尔什的书《已经够了!》,里面说道,“(我们的家)被无用的东西淹没,(我们的)人生则到处扔满了那些东西无法满足的空洞承诺……买我们想要的东西,其实是希望能得到我们渴望的生活……(但)以攒更多东西的方式来追逐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一定是个死胡同”。
恍然大悟。
什么是闪闪发光的人生?
开着兰博基尼,背着限量爱马仕,花不完的钱,购不完的物?
资本主义打造的成功人士标配,让我曾也一度相信。
直到第一次去听学术研究讲座,看着身边平凡无奇的朋友在台上讲着自己的学术研究时,我真切看到了她身上的光,最后几乎喊着眼泪,热烈的为她真心的鼓掌。
有些东西,不要也罢,拥有和没拥有,生活不会有任何变化。
拥有过,背上奢侈品,依然只是一个包而已,它承载不了我们渴望的生活,甚至连渴望的别人的眼神都没有。
不再拥有了,也没有人多说一句,哎呀,你的大牌包呢?
压根没有人在意。在意的是自己心里的,那个轻信资本主义打造出的幻想。
处理了一堆物品后,生活都感觉轻盈了不少,被大牌绑架的日子,实在心累。
现在,只买生活必需品,护肤品彩妆用完再换,留下了三款不同类型的包包适应不同场合,足以。
后两年,彻底戒了奢侈的消费习惯,每月有结余的感觉才让人心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