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情感专栏随笔散文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重合之美:很多年后我们才反应过来,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爱情。

重合之美:很多年后我们才反应过来,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爱情。

作者: 在下行之 | 来源:发表于2019-02-13 22:17 被阅读20次

    文 | 行之

    在艺术作品里,有两种美,一种是争议之美,一种是重合之美。

    争议之美,是两极走向,同样一部作品,有人喜欢到不行,有人厌恶到不行。有争议,评分就有大起大落,有人恨不得打零分,也有人愿意打一百分。几个月前毕戆的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我本人很喜欢,在知乎发了个影评,结果被喷成了筛子。九成以上的人,都表示非常痛恨这部电影。

    周星驰的电影,很多人都说最喜欢的是《大话西游》《喜剧之王》或者《功夫》,但我一直觉得《喜剧之王》很平庸,我最喜欢的是《回魂夜》,甚至很多人根本没看过这部。甄子丹红了之后,很多人喜欢的是《杀破狼》或《叶问》,而我觉得他唯一一部好片是《杀杀人,跳跳舞》。

    中学时,杜甫的《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推崇至极,我至今仍觉得非常平庸,尤其被吹上天的那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完全像是个三流诗人的手笔。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在他的作品里地位并不高,我却仍觉得那是唐诗里最飘逸的一篇,无与伦比。那是李白在不喝酒的状态下(我猜的),发挥最极致的一篇,也是天才最后的绝响。

    争议之美并不罕见,于人于己,一定是满大街都有的。即便是大师级作品,在不同的人眼里,也是不同的成色。这跟对错没关系,只跟审美有关系。

    罕见的是重合之美。比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无论是在国内的豆瓣排行榜,还是在国外的IMDb排行榜,长久以来无可撼动地霸占着第一的位置。在豆瓣,130多万人参与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最后得出评分是 9.6分。

    IMDb的用户,审美取向和豆瓣并不大相同。在这个排行榜第2名是《教父》,第3名是《教父2》。在豆瓣,《教父》排到了第19名。《教父2》排在了第50名。在这里,《低俗小说》排在第8名,而在豆瓣,它只排到第75名。在这里,《黄金三镖客》排到了第9名,而在豆瓣,它只排到了231名。

    但是在这里,《肖申克的救赎》也是排在第一位,评分是9.3分。

    某种意义上,这部电影创造了一个人类的奇迹。难以计数的,不同国家,种族,性别,信仰,年龄,教育,阅历,性格,喜好的人,本该有千万种审美,却在一部电影上产生了高度的重合。

    它让人相信,人类的灵魂肯定在某一些层面上,有一致的共鸣。而这些隐秘的东西,被《肖申克的救赎》进行了某种概括。

    在这部电影里,核心的两个词,一是救赎,二是自由。它让人相信,救赎和自由,无限接近全人类的共鸣之声。

    争议之美,追求的是个性,反映的是每个人心里,渴望和别人不一样的部分。而重合之美,追求的是共性,反映的是每个人灵魂深处,都放不下绕不开的念想。

    村上春树说,人不是慢慢变老的,人是一瞬间变老的。很长的时间,我想搞清楚,这个瞬间到底是哪个瞬间。后来我好像明白了,这个瞬间就是,你突然觉得所谓的个性,已经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年轻人的特征是他们更喜欢争议之美,他们耻于表露重合之美,因为他们骨子里希望自己是独特的,而不是随大众的。而变老的人,他们有一个特征就是,他们其实有很多的个性,但已经不大爱表露了,也不大纠结了。他们更爱去看人与人之间的重合之美。

    年轻人更多的是在追求“遗世而独立”,只有老的人,才会理解苏轼说的“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那种伟大的重合之美。

    我常说,苍老并非年龄,而是心态。少年沧桑是文艺作品里最动人的部分,就像王勃仅仅在二十多岁,就写出了“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一千多年过去,它还和无数人类的内心产生重合,只要有人类在的一天,它就不会过时。

    我终于慢慢发现,其实追求个性并不难,个性胜在刁钻和偏执,别人说四大名著好,你打死要说它们是垃圾,没人能拿你有什么办法。你努力和大众的审美产生偏离,个性就产生了。

    难的,是找到伟大的共性。大学时,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看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看完后,大家都说好,没有一丁点争议。但后来我们聊其他电影,经常吵起来,因为我们的性格和审美习惯迥异,在评价同一部作品的时候,非常容易起巨大的冲突。

    那时候我想,为什么偏偏《千与千寻》能在我们迥异的审美里,带来完美的重合?从那以后,我听过无数人聊起这部电影,没有一个人说不好,无论他们他们的性格和审美有多大的差别,他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是一致的赞不绝口。我愈加觉得,这部电影简直太伟大了,它居然能无差别地感化每一个人,像一把万能钥匙一样,打开所有人的心锁。

    文艺作品里,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可以戳中人类内心深处仅有的那一分寸大共鸣之地?就像白居易在公元816年一个江清月白的夜晚,轻易就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至今哪怕一个不识字的流氓,听到就会为之一动。

    这不是动机上的随大众,更不是策略上的全覆盖,它是找到神灵之手的那把万能钥匙,消除了一切理解、审美和时间上的阻力,直达所有人的内心,和每一个灵魂产生呼应,产生重合。这简直是太美了。

    为人处世,有警言道,要人人都喜欢你,你得多平庸?但放在文艺作品里,要人人都喜欢你,你得多神奇?

    《山海经》里有一种生物,叫蛮蛮,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比翼鸟。这种鸟生来只有一边翅膀,一只眼睛,单独生活等同于废物,必须两只合在一起才能飞翔。

    爱情里,最常见的誓言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也是最沉重的誓言,愿为比翼鸟的潜台词是,如若失去了你,我就等同于废物。

    比翼鸟的浪漫在于它生来寻找一种重合之美,它们要重合在一起才能飞,否则各自的人生就非常黯淡。它们根本不纠结争议之美,你喜欢看看海,他喜欢看山,这些审美上的差异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要往同一个方向飞,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阵风里飞,有这样几个至关重要的重合之美就够了。

    我见过一些相亲的场面,当事人彼此关心对方的外貌、家庭、经济条件和工作性质,但他们从不问,你想不想去看北极熊在雪地里打滚?很少有人关心彼此内心的重合之美。

    高一那年,我的班主任刚开学时,给我们拟了一张保证书,凡在他教学期间,出现打架,早恋,夜不归寝等违纪记录的同学,被查出后一律自行退学。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我和其他四个同学,翻越围墙出去上网。第二天,被一个老师揭发。幸好班主任是个语文老师,我的语文成绩还不错,他对我网开一面,没有开除我。

    其中有个同学姓王,被那张保证书逼得直接退学,两天后背上自己的书桌消失了。那时候,他正和一个女生谈恋爱。大家都在讨论,年少的爱情经不起风经不起浪,两人肯定就算了。几天后,那个女生也背上自己的书桌消失了。她是跟他走了。

    几年后,当我上大学,听说他们结婚了,后来又听说他们生子,去了哪里工作。去年,我在同学聚会上,碰到那个女同学。她的样子没怎么变,还是有点腼腆但是很乐观。吃完饭后,她说她老公在网吧看电影,等她一起回去。

    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当时也没觉得多么稀奇。后来我才知道,一个人要真的跟另一个人走,是没有那么容易和简单的。有时候,这看起来只是一个人的选择,其实这是一个人的一生。

    那个被开除的男同学,那个背着书桌跟着男同学一起退学的女同学,他们或许会跟其他夫妇一样,慢慢在柴米油盐里消磨,慢慢为了鸡毛蒜皮的事相互争吵,慢慢腰身变粗头发变白,慢慢变丑变老。别人有的困苦,厌倦,庸常,他们或许一件不落的都要去承受。但是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就在那一年,她跟他走了。就像比翼鸟一样,不管不顾地,一只跟着另一只飞走了,他们重合在了一起。

    很多年后我们才反应过来,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爱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合之美:很多年后我们才反应过来,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pj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