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送天台陈庭学序》的主题是讲山水和学识修养之间的关系。宋濂在文中一方面发现陈庭学在成都奇山异水的浸润中,在杨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人精神滋养中,诗文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另一方面又提出颜回、原宪等人一生身处陋室却也能胸怀天下,道德修养颇高。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宋濂也没有找到答案,就把这个问题还给了陈庭学。
旅游对于见识眼界有关,但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并不直接相关,除了扩大眼界外,还要有深入的思考,对历史的洞察,对人际关系的理解等诸多因素。
这段文章里,最感人的一段话,是宋濂的自叹一直没有旅游的机会“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愈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岂可得乎?”
宋濂年轻的时候,想出去壮游天下,但学问未成,去旅游太耽误时间;学问已成,可以出去了,但赶上元末战火纷飞,烽烟四起,没法出行;现在天下统一了,自己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想去也去不了了。
其实想想,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如徐霞客,家有资财,无愁衣食,无意功名,游历天下,登奇山险峰,渡江海波涛,观览轻风浓雾白雪红梅,见日月光华,一路行,一路歌,饥则食,渴则饮,困则眠,不亦乐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