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幸福如此难能可贵?
幸福如此难能可贵,是因为宇宙初创之时,就没有以人类的安逸舒适为念,它广袤无边,充斥着威胁人类生存的空洞与寒漠,它更是一个充满威胁的地方。
——米哈里
如果说对于幸福的研究是基于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而“幸福”一词之所以存在,也是由于它是“不幸福”的对立面,是能化解不幸福的途径。
我们为何如此热衷于对“幸福”的追求?或许源自于对“不幸福”的痛苦体验。
佛洛伊德作为精神派心理学奠基人,正是由于看到了人的精神与心理疾病。精神分裂者通常无法控制不相关的信息进入大脑,心理秩序被严重破坏,出现焦虑、恐慌。
心理和意识系统失去良好的秩序,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所以,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是需要意识系统维持良好的秩序的,心流理论正是追求一种良好的心理秩序的理论,它帮助人们减少精神熵,达到情绪的宁静,对工作和生活的投入。
第一次读《心流》大约是两年前,作者米哈里是一位实证主义心理学者,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作者试图通过这本书提供一种让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意识,主动获得幸福体验的方法。
米哈里运用问卷调研法研究人的幸福体验,并在他的著作《心流》中呈现了他的研究成果。
读完这本书后没多久,心流这个词仿佛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且通用的词汇。
“我听课一堂课很有心流。”
“我看了一本书很有心流”。
……
然而,一个概念正是由于太过日常了,而开始变得肤浅化,逐渐丢失了它的本意。
两年后,再一次翻开《心流》,试图重温当初读这本书时的惊喜,找到作者本人亲自为它赋予的含义与意境。
一般学者认为,心流是一种最优工作方式,而作者本人则认为,还不仅如此,心流是一种生活方式,且是一种最高级别的生活方式。
Flow“心流”这个概念在有些学者看来应该翻译成“福流”更为贴切。因为这是一股通往幸福的洪流。
心流这个概念涉及到3个关键词:幸福、最优体验、精神熵。
那么什么是心流?
首先它是一种注意力;
一个你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
有即时的回馈
因全神贯注与此,日常恼人琐事回被屏蔽和忘却;
进入一种忘我状态。
凯恩斯在1920年就发出了一个伟大的预言:经济问题将在百年内终结。人们该如何利用的自由,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哪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