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下决心追求一个重要的目标,各式各样的活动都能汇集成统一的心流体验时,意识就呈现出一片祥和。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现。生活在和谐之中的人,不论做什么、遭遇什么,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罪恶感及恐惧之上,精力永远用在有益的方面。对生命胸有成竹的人,内心的力量与宁静,就是内在一致的最高境界。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就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再也不觉得匮乏。意识井然有序的人不需要害怕出乎意料的事,甚至也不惧怕死亡,活着的每一刻都饶富意义,大多数时候也都乐趣无穷。
当然,对于国人来说,由宗教信仰找到人生意义的,毕竟还是少数。对于缺乏宗教情怀的人,怎样才能把自己一生的行动、思想都整合成一个心流体验呢?
契克森米哈赖的建议是,首先要找到一个终生的目标,其次不要害怕复杂性,这就是对你人生意义的挑战,而你可以应对的技能是“行动式生活”与“反省式生活”相结合。最终,你既有独特的个人特性,又与周围世界、人们所整合,“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显然,我的这个总结乏善可陈,因为我那时还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好在回国以后,我就开始经历人生的一个新历程:被骗、被算计,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利益纠纷。此前我的人生,要么是在校园的象牙塔内,要么是在玻璃天花板之下的美中产阶级的安逸生活——在美的国人,大多从事专业工作,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和沟通障碍,很难升到高级管理层,但也因此避开了人事斗争和利益瓜分的汹涌风暴——因此很不适应,也有了不少焦虑和愤懑。同时,我也在智识上从古典自由主义转为达尔文—马尔萨斯主义,对世界的看法不再像以前那么乐观了,因此心情降落到了一个低潮。
契克森米哈赖对人生意义的复杂性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他讲的是意义的内容升级:从简单的舒适,到社会价值,到个人的自主发展,到个人与社会的重新整合。我想到的是我的心灵成长。
我非常幸运地生在一个秉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家庭,有一个非常幸福的童年。这让我从本能上认为“人性本善”,以最大的善意去对待这个世界和他人,哪怕遇到挫折,我也会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未来会更好”。哪怕遇到伤害,我也会想:“他可能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原谅他吧。”
这样的天真乐观主义当然经不起生活的检验,更不用说随着智识长进,我也知道世界并不是这样的运行法则。但是,变得厚黑,又和我从小的情感训练相悖,让我做起事来觉得很不舒服。这样两种冲突同时在我身上,让我内心的熵值不断升高。
契克森米哈赖的论述让我恍然大悟:我并不需要在这两者之中做取舍,而应该把它们整合,整合成一个更复杂的人生意义。简单的人生意义更有优势,但是复杂的人生意义更加光荣。
为什么人们推崇围棋超过五子棋?不都是在棋盘上一颗黑子一颗白子地下吗?因为围棋更复杂,能够掌握如此复杂的技艺、产生稳定输出的棋手,让我们更佩服。为什么油画比素描更美?因为它动用了更复杂的色彩和技艺,最终把这些无比复杂的元素都统一在一幅画里,让我们的大脑不由自主地就会觉得更美。
那么,自然,人生意义也有高下。那些能够整合无比复杂的人生、找到人生意义,整合无比复杂的世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整合无比复杂经常是相对矛盾的价值观、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人,有最大的“大心流”。
所以,我可以退回到玻璃天花板之下的温室,或者在屡经挫折后仍然痴心不改(或者彻底转为厚黑),但那样的人生观太简单——太没有美感,因为它整合的复杂事物太少,降的熵太低。那样的人生意义,就像一块冰。它也晶莹剔透,也结构稳定,但它经不起考验。在火热的浪潮来临时,它的熵值会飙升,变成水,甚至变成水蒸气,随风飘荡,分崩离析。
我希望我的人生意义能像金刚石一样,在烈火的反复淬炼中脱胎换骨,变成这个世界所知道的最硬的结构。火对于熵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它会使熵值升高。但是,它也带来能量。你是任由外界那纷杂的人、事扰乱你的内心,使你的心越来越烦躁,还是吸取火的能量,改变自身的结构,升级为一颗金刚冰?
这就是我第三遍读《心流》时,得到的最大启示。读这本书时,你无疑会被契克森米哈赖说服,推崇心流,喜欢心流,寻找心流。但是,现实世界如此坚硬,心流的条件如此难求(以至于很多人只能从网游中获得心流体验),契克森米哈赖似乎是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状态,从而让我们对现状更加失望?
所以我希望你能把这本书读两遍。第一遍是学习心流的概念、技巧,第二遍则是用心与契克森米哈赖对话,体验他的这一曲冰与火之歌:外界纷扰并不可怕,反而是我们铸成更大的心流的能量来源。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感 恩 随 喜 打 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