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他的政治变法对宋代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政治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因曾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中下层官僚家庭,从小胸怀大志,后来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宰相)。他在许多地方担任过地方官,对于民间情况、政治的弊病和国家所面临的危机有相当的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政治、经济主张,并曾在给仁宗皇帝的上书中提出变法的建议,后来主持了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但他的一套激烈变革的政策措施,既触犯了士大夫集团以及富商豪绅的利益,又与封建官僚制度不相适应,招致强有力的反对。在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后不久,忧愤而卒。有《临川集》传世。列宁曾评价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文坛名家
王安石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歌上的成就超过散文。他的诗内容充实,倾向鲜明。不少诗反映了当时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腐败和危机,表现人民的疾苦,表达了主张改革弊政的思想。还有不少咏史、怀古的诗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明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抱负。晚年罢相隐居以后,写了许多经过精工锤炼的写景小诗。最著名的如《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等。这些诗新颖别致,炼字炼句,妥贴自然,对宋代诗歌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王安石的诗对语言的锤炼十分讲究,传说《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改了十几次才确定下来。
王安石的散文以政论性的为多,它们或者根据对形势和时弊的深刻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或者针对政敌的指责,明辨是非,作出果断的答复。这些政论文都具有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简洁、括性强的特点。
王安石的词也很出色。《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的美景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苏东坡豪放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