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想法散文
历史12——义士别离易水河,荆轲辞去死咸阳

历史12——义士别离易水河,荆轲辞去死咸阳

作者: 贪财的老猫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15:47 被阅读105次

一、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伉慨,士皆嗔目,发尽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北风呼啸的易水河边,荆轲走上了他命运的终结之路,同时也是他的永生之路。

秦国大军压境,局势危急。燕国君臣不思正道,将战胜秦国的希望寄托在刺杀秦王成功之上,自有取死之道。

不知道荆轲在渡过易水的时候,听着高渐离的歌声,心中在想些什么。

或许,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的担子是沉重的。燕太子丹对自己终究不薄,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太子丹心中殷殷期盼,燕国士民的千钧重担,万千将士的生死存亡,尽皆在此一举,只要刺秦成功,秦王死则秦国乱,如此,秦兵必退。

英雄的心境,普通人是难以理解的。

总是难以明白,为何这些英雄们,会因为田宅金银之类的东西,而舍弃自己的耶娘妻子,舍弃自己的生命,去做那飞蛾扑火的事情。

就是刺秦成功了,可是一个秦始皇的生死,又如何能够决定这天下一统的大势?死了嬴政,还有扶苏,还有众多的赢氏宗族。大厦将倾之时,单独拆门卸窗,又如何能阻止灾难的降临。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行走江湖多年,难道不懂这个吗?

可是偏偏啊,有这么多的人愿意为了刺秦,付出自己的生命。荆轲如此,田光如此,樊於期亦如此。

或许,正是因为中华有这么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义士,才能连绵不绝至今。比如左权,比如张自忠。

二、

雄伟壮丽的咸阳宫,高耸的宫墙直欲遮蔽天宇。

身着黑甲的秦军将士分列道旁,一股血杀之气扑面而来。

六国雄兵,荆轲所见者多矣,大秦虎狼之师,果然名不虚传。

荆轲走进了秦王宫,见到了秦王。

然后就有了图穷匕首见的千古名传。

荆轲持匕首逐秦王,秦王绕柱而走。大臣提醒,秦王以身负宝剑击荆轲,废其左股,荆轲投掷匕首,并未击中秦王,反而击中了铜柱。

大势已去,荆轲仍然不改英雄本色,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想荆轲并非血气鲁莽之人,无论是当年与盖聂论剑,还是后来与鲁勾践相搏,都没有以命相搏,而今为了报答太子丹的恩德,舍却性命不要,带着亡命之徒秦舞阳携图入秦,单人独匕,刺王杀驾,难道不是舍生取义吗

相关文章

  • 历史12——义士别离易水河,荆轲辞去死咸阳

    一、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 友聚户外俱乐部:8月26日一8月27日带你走进,醉美远古易水湖、

    风萧萧兮,易水寒。 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 当年的义士荆轲就是从易水出发去刺杀秦王,从此而名垂青史。 儿童...

  • 清明踏青(1):今日易水湖

    几百年前,燕国义士荆轲一首《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

  • 咏荆轲

    帝王临秦功万千, 御敌紫城笑开颜。 荆轲易水毅别离, 只道为国刺秦冠。

  • 易水不寒

    风萧萧兮 易水寒兮 曾经沧海 战争洗礼 风霜雪雨 百感交集 满目疮痍 模糊记忆 悲壮义士 荆轲故里 刺杀秦王 慷慨...

  • 易水悲歌

    战国时,荆轲刺秦于易水别离,时人皆白衣相送,高渐离击筑,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激昂,声遏九霄,...

  • “荆轲”的欺世盗名与悲催无力

    闲话聊一聊刺客,估计大家都会想到荆轲,甚至都会说荆轲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刺客。 荆轲的有名是因为一首《易水歌》,“风萧...

  • 高渐离

    萧萧易水上,歌歌送荆轲。 只因知己死,舍命刺秦王。 【2016,2,2。三古月南】 【QQ:1539142491】

  • 易水寒,君心暖

    易水歌——荆轲 风潇潇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

  • 互联网人才孵化营:本意春秋战国

    花名:荆轲 介绍:荆轲刺秦王,临行前同燕王一干人等在易水旁告别,荆轲感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12——义士别离易水河,荆轲辞去死咸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uh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