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为日更写什么发愁!
刚开始日更的时候,还没有这样的烦恼,感觉能写的东西可多了。
曾经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感觉能写一本书,厚厚的那种。日常遇到的各种琐事,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应该每天都能写一篇。如果再勤奋一点,看看书,看看电影,或者看看新闻,总能写出一些东西来。
我刚开始每天一篇日更,感觉还能应付。最近参加了徒步写作团,一篇文章积一分,为了多积分,我开始每天双更。这简直是作死的节奏,能写的素材很快就耗尽了。
我才发现,经历的事情虽然多,但值得写的却没有多少。我们大多数人都一样,每天过着平凡又普通的生活,今天和昨天经历的差不了多少,而明天和今天的想法也没有多大改变。有些东西写一遍,就不想再写了,再写就是重复。
简书里有每天五更的人,他们写篇文章就像啃鸡腿,隔一会儿就写一篇,一上午就能连着发出几篇来。相比之下,我写文章就太慢了。
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在到处找题材,往往一个上午还没找到满意的点。然后先在心里构思,经过一个下午才大概构思好,晚上再利用时间写出来。如果写一篇三千字往上的长文,经常会熬到半夜三四点,边写边修改,直到天快亮才匆匆发出。
那如果一天发两篇的话,时间就显得很紧张了,一整天都在想着这件事,已经没有空余时间,更别说一天五更了。
据说唐家三少日更一万字,按照我这样的篇幅来说,要顶上我十篇了。不得不惊叹他的速度。更何况人家出来的都是精品,咱这样的也只能算是写字,不客气点讲就是文字垃圾!
不过双更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也对我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大大提高了我的做事效率,使得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利用。以前我每次写文,都要正儿八经地坐在书桌前,泡一杯茶,打开电脑。光开始预热,就能磨蹭半个小时,没有一两个小时,一篇千字文是出不来的。但像这样的时间段,白天不可能有,只能等到晚上孩子睡着以后。
现在不同了,我可以利用一切的碎片化时间来写作。比如说,等孩子放学的十几分钟,在地铁上的时间,排队等待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这些时间,放在以前看看手机就过去了,但现在我可以用它大概列个提纲,或者记录一些临时闪现的点。利用半个小时把这些点串到一起,一篇文章就形成了。
其次,它治好了我的拖延症。因为每天有两篇日更等着我,时间显得很不够用。所以我会尽快处理完手上的事情,不再等待拖延,立即去做。哪怕不是很完美,哪怕不能一次性完成,但至少完成了一些,进度增快了不少。
所以我希望双更能继续下去,甚至以后三更,四更,五更………不断超越极限。我相信,能够快速成文的人,一定思维敏捷,干事雷厉风行。
那么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获得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我真的很佩服会编故事的人,他们的题材不受自身经历的限制,天马行空,任意取材,对他们而言,能写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
前段时间,在牛人堂听了彼岸晓吾的分享。她讲道,单写个人真实经历,其实是没有观众的,因为没有在经历中提炼出精彩的部分。最好是能够在经历当中加入一些虚构的东西,一些精彩的、能体现故事主题的东西,当然也可以是完全虚构的东西。故事好不好,并不是用是否真实来衡量的。
而我现在写的东西,都是以自身经历为基础的,所以很快就会用完。如果能够跳出自身的生活经历,往更深更广阔的范围寻找题材,相信不会再为找写作素材而发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