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出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正是国家动荡,军阀混战的年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岳父弟兄三人,他排行老三,他们家在村里辈份极高,不管年长年幼,见了岳父都要喊一声老爷爷,我因此也跟着沾了光,每次去岳父家,比我年长的老人家见到我都要喊一声老姑父,叫得我很不好意思。
岳父嗜酒如命,一日三餐必须有酒佐之,他说饭可以不吃,酒不能不喝,一天一斤老白干,天天如此。
而我亦是善饮之人,每次去他家与他对酌,总是不醉不归,而他老人家总是红光满面,不倒翁一般。
我和妻子的姻缘也多亏了岳父的一句话。
当初我退伍回乡,未婚妻萌生退婚之意,说句实在话,论长相,家庭条件,我都不如妻子,妻子年轻时身材苗条,瓜子脸,大眼晴,追求者众多,直到现在她还经常说当初是挑花了眼才挑了你。
当妻子说要退婚的时候,岳父的一句话扭转了乾坤。
人家在部队的时候你怎么不说退婚,人家当兵回来了你就不干了?做人要厚道!
直到现在我们俩个吵架的时候,妻子总拿这个说事,当初要不是他姥爷,你打光棍吧。我总是嘿嘿一笑说:“多谢老婆大人,让中国少了一个老光棍,多了一个大学生”
妻子笑骂老不正经,然后战斗结束。
我和岳父能说到一块儿的第二个原因是他的从军经历。
每次和岳父喝酒,酒至微醺时,老人家两眼放光,点上他的旱烟袋,就讲起了他年轻时的高光时刻……
八年抗战结束,国共两党开始谈判期间,岳父正好二十岁,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他心里萌生了当兵的念头。
当岳父把这个想法告诉他母亲的时候,母亲坚决不同意,这是意料之中的,当时他家的情况是这样的:
岳父的大哥新婚不到两年就因病而亡,留下了孤儿寡母两人无人照料,二哥三年前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家里只剩下他一个男丁,好象当时岳父的父亲业已去世(因为当时是在喝酒时说的这些往事,有些记不太清楚)
所以在老母亲拼命反对的情况下,我的岳父偷偷地去县城报名参军了。
可惜他报名参军的是国民党的部队,这次错误地选择给他以后的命运多舛埋下了伏笔。
现在我们常说,方向错了,你再怎么努力都没用。
可这也不能怪岳父,当时的现实情况很特殊。
第一岳父没读过书,不识字,农村穷孩子一个,只知道当兵的管吃管穿管住,比在家里好,因为当时的农村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吃不饱饭。
第二当时胶东地区大部分是国民党统治,八路军游击队只在昆俞山,大泽山一带山区活动,影响力很少。
第三国内形势复杂,八年抗战结束,人民希望和平,国共两党正在谈判,欲成立联合政府。岂不知国民党早下手为强,正在各地招兵买马,为以后打内战作准备。岳父那里知道这些大道理,稀里糊涂加入了国民党部队。
喝酒时,乘着酒兴,我曾问过岳父
你当初跟共产党打仗时,开过枪吗?
老人家两眼放光,话语滔滔不绝
开过,朝天开过,打人,不能打,那边也都是乡里乡亲,有的还认识,怎么下的去手?
喝了一口酒,他接着说
一个老兵痞子跟我说,长官命令冲锋时,就趴在地上装死,不要动,等他们前面的往回撤时就跟着往回跑。
听得我哈哈大笑,我说我终于知道国民党为什么失败了。
岳父不置可否。
然后我们爷俩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然后我乘着酒劲继续问
您当兵都到过什么地方?
岳父叹了一口气说
唉!锅台上的蚂蚁没离开过火门。
后来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岳父所在部队的长官是个聪明人,认清形势,率部起义投诚。就这样岳父又稀里糊涂地成了解放军。不久全国解放,岳父退伍回乡。
岳父在世的时候,妻子常开玩笑的跟他说,你当初要是跟着国民党跑到台湾去就享福了。
岳父把眼一瞪说,我要是跑到台湾,还能有你吗?
听他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
就因为岳父有参加国民党军队这段历史,历次运动中他都遭受过批斗,受了不少罪,吃了很多苦,但他都咬着牙挺过来了。
人间自有公道在,开革开放后,他被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得以安享晚年,于十年前寿终正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