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静了很久的老乡户外群突然热闹起来了,消息纷飞。
中午午休的时候,爬楼翻完了聊天记录,只想说一句:“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个网友一大早在群里问:“大家有啥好的公众号吸粉方法呀?”
热心的月月马上发过来:“1、找到自己公众号定位,内容第一;2、建粉丝群、读者群:公众号群定期发福利,或者举办群好友活动(可以拉动身边人;20%的用户创造了80%的价值,一定要定期维护活跃在群里那20%的;带动其他群友;3、尤其做自媒体,一定要关注时事,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词汇(当然看你公众号的价值定位是什么)。”
月月的总结算是比较全的,单从第一条来说,定位准确了,内容做好了,就具备了成为大号的可能性,剩下的就是坚持和机遇了。
结果这个网友回复了一句:“这些东西都太泛泛了,干这个这么久,基本所有的理论都听过。”
这让我想起了《你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这本书里星姐说的一句话:“你那么喜欢看干货,是因为你根本不想下什么苦功。你想要的成功,无非是急功近利的一夜成名。但凡不能让你找到速成法则的内容,你都不会满意。“
现在的公众号确实很难做,想快速做成大号,没有优质的内容和精准的定位,以及锲而不舍的坚持,基本不太可能。
月月:“基本所有的理论都听过,实践的是哪一个?”
网友:“定位啊,内容呀,粉丝群,掌握时事。哪个不做,能做自媒体吗?最重要的就是吸粉和内容了,扯那些泛泛的东西根本没用。”
看到这里,我就疑惑了,吸粉是结果,内容是途径,不知道她是怎么定义最重要的东西的。
月月:“年轻人从B站、微博和头条这些地方获取的较多一些,说的也是引流。”
网友:“最讨厌别人讲,认识你,了解你,认同你,转化你。这些扯淡的东西,哪个不是花费大把的精力。我们需要的是怎么认识你,拿一些别人没有用过的案例来实践才是有用的。你是同行吗?如果不是,请不用跟我讲这些,该分析的,我自己早分析过了。”
我们这个群是户外老乡群,不是专门做自媒体的群,大家也是热心帮忙解答一下问题,结果莫名其妙被怼了。
别人没用过的案例,怎么能确定是有效的?为什么要给你呢?
有老乡看不下去,说:“意见你不听,干脆别问了。”
网友:“问你了吗?干这个工作的,谁不知道方法论。不知道方法,就不要给别人讲什么理论。除非自己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其他老乡纷纷回复:“就算有,人家也不会免费在这个群里分享吧,毕竟人家也要吃饭的。”
还有人回复:“那你还真是问错群了。”
网友:“知道的有限可以不说,我也没有单独问你。”
“我自己什么都不是,最起码我问问题是希望得到的有效回答,而不是上来跟别人弄一堆理论。”
“一个外行,教别人内行,这不是笑话吗?”
“我问吸粉的方法,您不知道,您可以不说,您上来告诉我“什么定位,什么热点”您当我什么都不知道吗?”
” 我是个小白,过来找比我更小白的学习的吗?”
……
此女依然不依不饶,恶毒的毁三观的话语接连抛出。
群里几乎一边倒,纷纷说大家并没有恶意,是她的沟通方式不对。
我想跟这个姑娘说:说话那么刻薄,我猜你一定过得不幸福吧。
这阵仗,跟小时候在村里见到的无理取闹骂街的泼妇,有什么区别呢?
问别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开骂,指责别人回答的没用。追根溯源,在户外群问自媒体的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况且,言论自由对你是自由,对别人更是。别人怎么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也是别人的自由。
所有在你问别人问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愤怒时,你该想到的是:从你把问题抛出来的那一刻开始,你就给了别人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回答的权利,否则你就不应该开口。
不管什么答案,都是大家热心帮忙的证明。若你问一句,群里冷清清的没人回应,那是你更想要的结果吗?
互联网极大得提高了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因隔着屏幕,有些人仿佛得到了保护,开始抛却道德和文明的底线,一言不合就开口水战。
想来是这种人时间太多,太闲。
《欢乐颂》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有一种人生智慧是,不较劲,才能活得不那么拧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