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绩效这个名词,被大众所熟知,还是通过华为公司的成功。这个概念我们之间给大家介绍过,其核心是“减人加薪、关注毛利”。今天我们介绍一下企业应用增量绩效的最佳预期状态。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什么是“减人加薪、关注毛利”。
首先是减人加薪,增量绩效的典型做法是给员工规定:公司会设定一个工资包,员工期望拿多少工资,按比例倒推他的任务。比如:部门有100万的工资包,某个人拿的工资是25万,那么他就需要为这25万去做出贡献,那他必然会去想如何能达成任务、做出绩效、贡献价值。最核心的关键是,一定要把公司业绩、股东利益、员工职责和收益进行联动,不仅这样,还要和部门的职责、费用进行联动。即便部门做得再差,也要涨工资,工资包不够了甚至可以通过减员来保障核心人员收入的增加。
其次是关注毛利,当有苦劳可以体现甚至获得收益的时候,付出真正思考和努力的员工会沦为稀有动物、另类的人,这当然不是公司希望看到的。我们需要找到一类经济数据,要比收入更加困难、更能体现员工的努力,所以在增量绩效中,我们考核毛利,而毛利是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将费用分为研发费用、市场产品管理费用、技术支持费用、销售费用、管理支撑费用、公司战略投入费用六大部分,每一部分设立一个费用包,并且指定责任部门。各个部门都要为自身的“人均毛利”指标奋斗,华为更是设立了“人均毛利100万元”这类目标作为公司级别的衡量指标。
企业在内部推广了“减人加薪、关注毛利”的行为后,最好的结果是达成这样一个状态:让一个人多做一些事,并且坚决不养闲人。这就涉及一个问题:要减人增效,有趣的是,绩效管理的首要目标也是增效(当然减人可能不是首要手段)。拿华为的招聘来举例,第一是一定要搞明白为什么要招这个人;第二是他独特的贡献是什么;第三是能不能把这个岗位给别人做,给别人加点工资?
这个逻辑翻译过来就很简单,招聘一个月薪3000块钱的员工,每年的人工成本是7万左右,当然不如给一位核心人员加2000块钱的工资,偶尔加班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让他提一点效率,就可以搞定了。成本节约50%。所以精简人员很有必要。
对于企业来说,有几条建议:管理岗位和职能岗位越合并越好,一个岗位的职能越多越好,产出岗位越细越好。产出岗位就是研发岗位、市场岗位、销售岗位、生产岗位。对于产出岗位,最好不要让他“升官”,而是要“发财”,要对产出职位“去行政化”,让他们只干产出的事情,但是可以享受总裁级的待遇。
总的来说,企业管理的行政职位和产出职位要进行分离,要有明确分工,有了分工以后,才能更好地调整工资结构。有了更好的工资结构,我们就有更多的手段去激励员工、提升单人的工作效率和产出价值,从而有可能实现减人增效的最终目的。(求是达明 董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