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唐.王冷然《寒食篇》
寒食节原本是冬至后105日,与清明节气相邻,以前寒食节要过三天,后来确定为清明的前一天。古人从寒食起禁火三人,只吃冷食,到清明节重新起火,叫“新火”。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相传起于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追随亡命的文公重耳19年,曾割自己大腿的肉给重耳充饥,重耳回国后论功行赏,不及介子推。介子推于是隐居山林中,后悔的文公喊不出介子推,便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介子推宁可抱木烧死也不出来,文公哀悼介子推,为其断火吃冷饭,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相传,先秦已有设坛祭墓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化为坟前祭拜。“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鉴于此俗已久,唐玄宗就于开元二十年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墓祭于是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这也是清明节扫墓原因。
在寒食节,古代民间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现在,关中地区,还有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吃凉面的习俗。因为寒食节禁火,所以,唐代人在寒食节祭祀先人时不能烧纸钱,更多是选择将纸钱挂在坟前的方式。
时光荏苒,人们似乎淡忘了清明节发端于寒食节的故事。正是介子推信实礼让、高风亮节、坚守淡泊、信念坚定,这种种千古不变的情愫才代代相传。这也是介子推永远活在寒食节,后人永远怀念他的根本原因。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ongmeng_liv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