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猛将"与南渡北归-兼谈宜兴人的性格

"第一猛将"与南渡北归-兼谈宜兴人的性格

作者: 东氿听涛 | 来源:发表于2024-05-15 17:03 被阅读0次

  我近日里闲来无事,与他人争论谁是宜兴"第一猛将″,候选人有仨:周处、卢象升和陈庆之。

  "唇枪舌剑,争短论长″但始终无有定论,大家对于猛将的标准也是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一种认可靠打熬气力、杀人放火类型。一箭能射中天空飞雁的眼睛;温酒时出去溜达一趟,顺带杀了个正骂阵的敌将;或是穷洪荒之力去手撕鬼子。另外的是"狠人″的拥趸,"狠人″不是以头抢地的匹夫,而是长于在逆境中爆发,让对手血流五步,天下镐素。不能忽略的是,还有一种是靠智谋怀仁成为猛将的。

  首先,三位候选人中周处教给我们更多的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我们可尊他为"阳羡第一人物″,但个人认为,周处刚猛有余,但谋略似显不足。周处的故事在宜兴已是家喻户晓。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

  和周处相比,卢象升和陈庆之的知名度就大为逊色。卢象升生于明末的乱世之中,他兴义兵、剿流寇、御外侮,战死沙场,被誉为抗击清军的民族英雄。其事迹我已有专门的文章论述。而陈庆之就更显得默默无闻了,我必须加以"浓墨重彩″。

  陈庆之出身寒门,一生传奇,可以用前半生像韦小宝、后半生似赵子龙来形容。他生在南北朝时梁魏对峙时期,自幼为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随从,据记载萧衍喜弈,陈庆之陪"皇帝老儿″下了二十几年的围棋,深受对方亲近和信任。于是,就被放了外任,让他去为国效力,那料到陈庆之颇具军事天赋,初试身手就凯歌连奏,于是他常常被当作战略奇兵使用。

  让陈庆之一战封神的是七千对百万之战。当时的敌国北魏因政局混乱,权相尔朱荣领兵攻占国都洛阳,杀了小皇帝,独揽朝政妄图自立。而梁主萧衍也试图抚植与之亲近的魏国诸侯王元颢,让陈庆之护送元王爷去敌方大本营洛阳登基。

    区区七千人要深入敌后,无疑是以卵击石。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陈庆之率领他的七千骑兵,在敌方的领土内穿插进击一百四十天,其间激战四十七日,无论水、陆、山、城市攻坚战,全都获胜。共攻陷敌方三十二座城池、击灭敌军十万余,击败击退三十万兵力,占领了敌国的国都洛阳,一度让魏军闻风丧胆。之后由于孤军深入,敌方调兵合围,陈庆之不得不主动撤退,在敌军的重重围堵和追击下,他率领部下且战且退突出包围。当大军撤至大本营建康(南京)时,七千兵将尚余半数以上。如此奇迹实乃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陈庆之的气魄勇气盖过了孤胆闯曹营的赵子龙,用兵奇谋连算无遗策的诸葛孔明也应为之叹服。为将之首道当为冶心,陈庆之做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然而,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统领全局的战略眼光。

  在战略格局的高度上,我认为另一位宜兴籍猛将卢象升是欠缺的,卢象升被朝中奸臣所陷害,遭数十倍敌军包围时,已决意尽忠报国,当有机会突围时,部下几位总兵苦苦相劝,他仍是决意杀身成仁。在他战死后,大明朝也失去了最后一位良将,在不久后"大厦倾覆″,随之灭亡。

    如此说来,猛将的成功失败和他身处的朝代休戚相关,简而言之,要看他遇上了什么时代和什么样的"老板″。周处、卢象升和陈庆之分别生活在晋惠帝、崇祯帝和梁武帝时代。晋惠帝司马衷就是那位"不如食肉糜″的白痴皇帝,周处在任御史中丞期间执法严明,凡所举劾,不避宠戚,公正处置,被权贵梁王司马彤所忌,当齐万年反叛朝廷时,周处被梁王所派去讨伐叛军,最终战死沙场。而卢象升的"老板″是天下闻名刻薄寡恩的崇祯皇帝,朝中奸佞之臣在象升被围时拥兵不救,卢象升身处绝境之中奋勇杀敌,最后身中四矢三刀后壮烈殉国。

  周处和卢象升的"老板″半斤对八两,谁也不会比他们更差,相比而言,陈庆之是"幸福″的,他的"老板″萧衍和他的两位皇帝"同行″相比明显算是个明君。陈庆之在这一项上"完胜″,所以在三人之中也只有他最后得了善终。

  但陈庆之也有明显的弱点,作为古代领兵作战的大将,他本人的武力值基本为零,据世书记载,庆之"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弓马武功非他所长。但我仍有些怀疑,陈庆之应该还是有武艺的,不然何以在敌阵中杀个"七进七出″?然却他的武功如和周处、卢象升相较,那就如小温侯吕方撞上了玉麒麟卢俊义。

    说了半天这三人的高下,其实,他们却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全是"新宜兴人″,他们的祖辈全是从外地迁移来的。周处的祖先最早可追遡至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在东汉未年,周处的祖父周宾出仕东吴,迁居于阳羡国山。卢象升的祖先卢湛,本是浙江宁波人,在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出任宜兴知县,看中了翠岭环抱的张渚岭下村,卸官之后,逐迁居于此。而萧梁名将陈庆之出自于德星堂宜兴陈氏,源自河南陈州,衣冠南渡后,支脉丰茂,房分众多。陈庆之是德星堂陈氏第十三世传人。

  再联想至宜兴的诸多名门大家,比如九侯蒋氏,是在汉光武帝时南渡至宜兴,后代枝繁叶茂,人材辈出。也比如徐阁老徐氏一族,世居在钟离(今安徽风阳)。南唐时有为宜兴尉者,子孙逐定居于宜兴。他们早就融入在宜兴这片天地中,宜兴的诸多能人贤士为了人民的幸福与自由和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爱国的壮歌。

  宜兴是一个受外来因素影响最大的江南地区,秉性独特,历史上多次的迁移和融合造成了宜兴人的文武兼备,近代的书香浓郁和古代的武值爆表相得益彰。

    再要去讨论周处、卢象升和陈庆之谁是宜兴猛将之首,不仅有"关公战秦琼″之嫌。更是显得分外小家子气。我们要汲取的是他们不屈的灵魂,和刻入骨髓的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

                          东氿听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猛将"与南渡北归-兼谈宜兴人的性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nm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