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7 蔡小马
希望这次《深夜食堂》在豆瓣上近乎探底的分数,是真的可以给行业里占据关键位置的人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响彻中国影视未来的道路。
其实从今年二月份改编的《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开始,我对日剧翻拍就有很深的成见了,只是由于“虽然看着难受,但又说不出到底难受在哪”这样的理由,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去写剧评。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后来《问题餐厅》的翻拍出来,虽然整体质量比《约会》好一点,但却因为对人物的塑造上有了很大的偏差,让我稍微有了点灵感。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再加上后来的《求婚大作战》,算是稍微看出了点眉目,于是做了简单的评价。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如果说《约会》《问题》两剧的影响力太小,没有掀起波澜,《求婚大作战》让观众觉得低幼从而懒得去说,那么《深夜食堂》刚一播出就遭到大规模的抵触和吐槽,则直接表达了国内观众对日剧翻拍的态度——真的是烂到没法忍。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究其原因,除了编剧,我实在也是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了。
我在知乎中就已经提过观点:
改编的最大问题,是首先要明白编剧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再去改编成适合本土文化表达的方式。
同为影视从业者,我非常能够理解同行们为什么迫不及待的拿日剧来改编。当然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限韩了,但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日剧的剧本简直太漂亮了。
我们在看日剧的时候总会发出“天啊编剧的脑袋里到底装了什么?”或者“我的妈呀日本编剧都是怪物吗?”以及“妈的好想拍他们的剧本啊!”之类的感叹。
可是我们也不止一次的试想过,如果拿着同样的剧本到国内来拍,那拍出来绝对是四不像。
但是,翻拍这件事看起来似乎也不是那么的难。毕竟最大的难度是从0到1这一步,都跨过这一步了,把1变成1+,或者变成2,最不济变成1-,是有多大的难度呢?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翻拍】的第一要务,是要【理解】。
比如被多国翻拍过的电影《十二怒汉》,每一版都有极高的评价。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它可以越过国家、文化、种族的限制,成为佳作,就是因为每一次改编,编剧都能理解这部影片的核心所在——陪审团制造的是多数人的民主还是多数人的专制。
而一次错误的翻拍,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改编者对原著的不理解或者误解。
比如老谋子拍的《三枪拍案惊奇》,被误解的不仅仅是把黑色喜剧变成了“彩色喜剧”,更多的是对“喜剧”二字的误解,拍出了一部加长版小品。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那么,《深夜食堂》和一众翻拍日剧的国产剧们,到底被编剧误解了什么呢?
早年国内也试图翻拍好莱坞的电影,然而无论是小妞电影《结婚大作战》,爱情喜剧《男人百分百》,青春歌舞片《歌舞青春》,黑色幽默《血迷宫》,以及莎翁剧改编的《夜宴》,都均以恶评收尾。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因此国内电影人得出一个结论:大概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洋人的电影,是不合适我们翻拍的。
于是国产剧开始翻拍韩剧。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不得不说,某些韩剧也确实很符合国内部分观众的审美,虽然拍出来口碑也不见的好到哪去,但至少收视喜人。另外如果不是因为韩国电影尺度太大,估计早就下手了。
然而一纸限韩令,让准备吃一辈子泡菜的某些片商傻了眼。
环顾我国四周的友邻,泰剧颜值太高而智商太低(于是直接抄袭),马来剧和新加坡剧都已没落(但是依然借20年前的梗来用),蒙古印度之类的基本想都不敢想。
再三思忖,似乎只有那些发生在现代化大都市中关于俊男靓女故事的日剧,最符合我们翻拍的条件。
于是,就决定是你了!翻拍吧日剧君!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然而,这只是编剧错误的第一步——编剧们【误解】了原作的内核。
就拿《深夜食堂》来说,原著漫画讲述的是都市边缘人的故事。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包括中年同性恋、黑社会成员、脱衣舞娘、变性人等。
这些边缘人,有很多是日剧都不敢触碰的雷区,放到国内,编剧连他们的身份都不敢提,更别说如何写好关于他们的故事了。
比如第一集,一开始就改掉了脱衣舞女、男同性恋、黑帮头目的身份,那么显然故事的深度和感染程度就会下降一个层次,而原版中加在他们身上的情节,就会显得没有可信度。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但事实上,这些人的“身份”虽然猎奇,但本就不是原著漫画的精髓所在。
原著漫画和日剧讲述的核心是:当年华逝去,那些经历了痛苦和失去,活的并不出色,而又难以改变的人们,该如何面对人生和自己。
相比于原著用淡淡的冷幽默去自嘲的态度,日剧用的是惯用的日式煽情路数,但它们都表达了一个观点: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情,就不要去痛苦挣扎了,接受和适应,然后乐观的活下去。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这种观点放到国内基本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国内与此观点接近的,大概是《老炮儿》。
当大家都期待被欺负了一整部电影的六爷能够在最后痛打一顿恶人的时候,六爷却倒下了。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观众大呼“真没意思,都没打就躺了”,但导演想说的却是“六爷争的不是拳脚,而是一股子拗劲,一股子傲气”,然后观众就说“就你牛逼,看把你丫能的,人怂话还多”!
之所以产生这种观点的不认同,是因为中国和日本在文化和观点上的追求,本就是大相径庭的。
日本已经过了追求一日三餐温饱,努力积极向上追求幸福的阶段了,而中国还在高速发展的路上。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我们的都市言情片,探讨的最多的是婚嫁、婆媳、房子、柴米油盐、子女教育,而且还没讨论清楚。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而日本的都市言情片早已过了这个阶段,探讨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善与恶、生存与尊严、同化与独立的问题。
简单来说,《深夜食堂》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客人是【因】,他们的情感归处是【果】,而食堂、老板和菜品,只是促成他们的【催化剂】而已。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反观我们的编剧,给客人们添加各种狗血剧情,然后用撕逼制作所谓的“戏剧冲突”,最后来一份美食,大家和好。
对不起,虽然我只有4岁,但这种3岁小孩的勾当还是骗不了我的!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误解】了故事的内核,就会【误解】情节发生的作用。
不能彻底的理解原剧表达的核心思想,那么剧本怎么写都会有问题的。
就像把《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里的高功能人群谨小慎微的生活方式改编成神经病扰民的故事,也像把《问题餐厅》里反女性歧视的老板娘改编成铁T主持正义的撕逼大战,或者把《求婚大作战》里搞不清自己青春蹉跎在哪的龟毛少年改编成傻瓜苦恋白莲花。
这些浮于表面的改编,恰恰透露了编剧们浮躁和急于求成的心态,没有办法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在就算把《深夜食堂》的日料店改掉,改成大排档,来往的客人改成都市白领、大学学生、奋斗中的程序员、日夜兼程的农民工,一样讲不好这个故事。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因为原故事的核心是接受痛苦和失去,而奋斗中的国人需要的故事核心是付出就有收获。
因此当日版阿龙高傲冷酷的穿西装戴墨镜带着一个嚣张的小弟去居酒屋吃香肠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因为人物行为符合人物的设定,而人物的设定是为故事核心服务的。
然而当国产版的阿龙成了物流公司老板,却依旧高傲冷酷的穿西装戴墨镜带着一个嚣张的小弟去居酒屋吃香肠,我们就会嗤之以鼻——这到底是什么鬼?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而加班到十二点跑去居酒屋吃茶泡饭的女人,我们也能理解,因为毕竟茶泡饭是清淡的食物。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但是十二点跑去居酒屋吃翻了几倍价格的泡面是有多想不开?为什么我不能去7-11用关东煮的汤泡一碗面呢?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这就好比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你拍一部《大空头》肯定会被人打死,人们更乐意选择看秀兰·邓波尔唱唱跳跳。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同样的情节必须服务的是同样的故事内核,在已经大刀阔斧的改动故事之后,却非要用同样的情节来推动故事,很明显是没有办法成立的。
这就好比葫芦娃的爷爷是因为和蛇精真爱才被抓去的,那葫芦娃前赴后继的去救爷爷,你还会感动吗?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然而故事的内核终究是人,可惜的是,编剧们连人都要【误解】。
就像我前面说的,由于日本人和我们外形相似,东京和北上广又同属发达的现代化都市,导致编剧觉得故事可以互通。
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我们看欧美影视作品的时候,总是可以迅速的分辨出一些亚洲面孔是中国人、日本人还是韩国人,就是因为,这三个国家的人虽然长得很像,但内里完全不是一个样子。
日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一个很关键的特征,就是【分寸感】。
何为分寸感呢?
——极力塑造独特的自我,却又精准把握事情的尺度。
比如《李狗嗨》里的古美门,嚣张跋扈,功利刻薄,刚出场的时候大家和gakki一样讨厌他,但是当他面对大是大非之时,那种坚决守护司法而摒弃大众正义的凌冽,又可以瞬间让你爱上。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或者早年《律政英雄》中的久利生公平,不管平时如何吊儿郎当,一旦上了审判台,那种绝对的正义感又让人肃然起敬。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又或者是《四重奏》里的四位主角,丧归丧,但面对原则性问题,没有人会退让。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这就是日本影视中对角色塑造的典型手法,因为日本的崛起关乎于他们对“精神力量”的推崇,所以塑造一个脱离世俗、却又秉持坚定理念的人,是让角色成型的不二法门。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这是日本独有的文化,我们拿来用并不合适。
我们国家更受欢迎的影视角色的品质,不是【分寸感】,而是【坦荡感】。
比如我们的万年大IP《西游记》,人人都爱坦荡的孙悟空,讨厌墨守成规的唐三藏。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近期大热的《人民的名义》,正义坦荡如达康书记,邪恶坦荡如祁同伟,都是人气王。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就算不是大是大非之人,我们也爱《武林外传》里每一个坦荡的小人物,也爱《红色》里坦荡的“胆小鬼”徐天,爱《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多过豪哥。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我们也不是没有过成功塑造过一个美好的老板的形象,《炊事班故事》里的班长胖洪,《东北一家人》里的牛小伟,《武林外传》的佟湘玉。
他们都不是声音低沉,沉默寡言的老板,他们都是话匣子,开闸泄洪就收不住。但在叨逼叨之间,就能给你炖上一碗温热的鸡汤,让你温润心田。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日版的《深夜食堂》那个沉默的老板,用肢体语言表达着自己的【分寸感】,而中版故意压低声音的黄老板,估计在现实中就招揽不到什么客人,店子也开不长久的。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就目前的国内影视行业来说,大家都在喊着:我们有好导演,我们有好演员,我们有好摄像,我们有足够的资金,但好编剧在哪里?
然而编剧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没有人愿意培养编剧,却又天天指望着有好剧本能拍。
改编日剧,就好比让还在学爬的国内编剧们强行跑起来,最终的结果,除了速度没法加快,自然就是栽了一个又一个跟头。
希望这次《深夜食堂》在豆瓣上近乎探底的分数,是真的可以给行业里占据关键位置的人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响彻中国影视未来的道路。
(转载)中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探底,这锅谁背?文章来源丨蔡小马的电影乐园(ID:cultmovie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