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简书,也喜欢股市。感觉两者非常相似。
简书里的每位作者,如同股市中每只股票的主人,文章的质量类似股票的业绩。没有不在乎自家股票业绩的主人,如同没有不在乎自己文章质量的作者一样。
但是,文章质量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却不见得能体现出作者的真实水平。起码一段时期内是这样的。这就如同股票的价格,总有与业绩背离的时期,也就是股民们常说的价格被高估或低估。
就像《平凡的世界》,当初被拒稿,半年后被小报勉强发表,一年后被中央电台录播,才逐渐引起轰动,并获得矛盾文学奖,成为了现在的经典巨著。
由此可见,一篇文章或一只股票的价值,需要一个发现的过程。伴随这个过程的是股票价格的上涨或下跌、文章知名度的提升或下降。
这其中,文章的宣传类似于股票的评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作用的正负、大小是由文章的质量或股票的质地所决定的。
简书里有许许多多的社团或大咖,他们就如同股市中的基金经理、机构主力、股评师,暂且不论其动机如何,由于他们的助力,某些人的某些文章可以更容易地获得点赞、互粉、上榜、得钻的机会,却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股市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只股票的价格,长期而言一定是围绕其价值波动,而不是靠着抱团取暖或者实力操控来决定。那些敢于操控的人,结果大都是悲惨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机构德隆系、私募第一人徐翔、荐股第一人赵笑云等。
这就如同文章的质量与被荐上榜没有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上榜的文章不见得质量有多高,没上榜的文章也不见得质量就差。对背后作者真实水平的看法,也合乎这样的逻辑。
在简书,我有过这样的切身体验:自己首创先发在简书里的一篇文章,被别的媒体付费刊录了。但在简书的反应,无论是阅读量还是点赞数,却还不如其他一二百字的快餐文。
这就好比股民选股:有人喜欢看股评,目标明确,相对简单;有人喜欢自己搜索,大海捞针,机缘巧合。但决定买还是不买、现在买还是将来买,一个理性投资者所依据的必是自己认定的股票质地,而绝不会是股票是否被荐。
所以,注重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才是文章显现真实效果的关键所在。这就如同股票的价格最终还是靠其业绩说话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就如把质地优良的股票无私地公布出来,供大家自行选择、分析、参考、决断,是件有利于股民的事一样。
现在的简书就有一个初衷很好的计划:招募社区伯乐并公示出来。这无疑会增加优质好文被发现和推荐的机会,同时又规避了原来抱团取暖的弊害。
这样可以让每位作者安心于创作,而不是谋心于入团结伙,或其他的算计。可谓是极得人心的善举。
为简书点赞的同时,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个规则健全、合理、公平、透明的股市,一轮令人期望的牛市也如箭在弦,随时准备启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