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忆

作者: 心源书乡 | 来源:发表于2020-06-17 22:00 被阅读0次

          文/心源书乡

    家乡有个风俗:生男孩时,娘家要送一罐豆芽,双胞胎男孩则要送两罐。所以,当婴儿出生后,便要派人到给外婆家报喜,以便娘家人准备好这罐豆芽,在给孩子摆满月酒时用。这也许是为什么家家都有豆芽罐的原因吧。这种生豆芽专用的陶罐,底部有一小孔利于排水。

    小时候每到寒假,村里几乎家家都会生上一两罐豆芽,以便春节时配菜用。

    记得奶奶和妈妈常会将装有绿豆的陶罐放在炉灶上,罐口上边盖一块蒸笼布,再用一平板石压在布上,每天都会冲2~3次水,一般是3~5天后就可以吃豆芽菜了。

    那时生豆芽前,都要提前将陶罐用沸水汤一下,然后凉干或者擦干。在一个容器里放些绿豆,倒入沸水后,立即用勺子扬起豆子,手里扬着,同时口中念念有词“撵贼豆”……等到水不太汤时,才让孩子们照样子去做,因当时是寒假,孩子们都在家中。

    豆子放凉后就装进陶罐里,每天冲2~3次水,孩子们心急,巴不得早些生出豆芽。所以对此很关心,常会参与冲水,此时也起到了亲子互动。家中老少都会共同关注豆芽的生长过程,一声“豆芽扎尖了”,便有几个脑袋围在那里看,有时还会叫上邻居的小伙伴一起看。

    那个时节,邻居奶奶婶子们来串门时,也少不了要去看看豆芽的长势,所以谁家不生豆芽,似乎是不正常的事。待豆芽长长些,无论大人孩子都会拿几根尝尝,有时也会和邻居家互换一碗豆芽吃。

    此事也被小学老师列为寒假中要帮家长做的事中。于是,开学后写的假期见闻类作文中,《生豆芽》《撵(或赶)贼豆》便成了学生们的“同名大作”。老师会找些“典型句子或段落”绕有兴趣的念念,并给予评价。有时也会借此嘲弄一下个别调皮学生,引起哄堂大笑。

    我们班被嘲弄的常是那两个男孩,一个是队长的儿子,一个是老师的亲侄儿。这两位好象特别喜欢老师嘲弄他们,配合的很默契。被老师嘲弄后,或是抓耳挠腮的耍酷,或是做出不好意思的低头认错之态;有时也会同老师争辩,说自己就这样学不好,一幅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似乎老师将分寸掌握的很到位,总是见好就收,该安慰时安慰,该鼓励时也毫不吝啬。所以从来没听到他们抱怨老师,或是让家长替他们出气,反而总是有好东西了会与老师分享,替老师抱不平,帮老师打扫卫生,到总务处领粉笔,搬新书,抱作业等跑腿的活。

    听说寒假里老师也会叫他们去尝尝他家的豆芽,或是与他们家交换豆芽吃。多年后,队长的儿子成了远近闻名的“豆芽大王”,他那里每天都备有罐生的豆芽,以便那些得了小外孙的人家及时购买。

    因为现在卖豆芽罐的越来越少,有时还买不到,只好借别人家的用,这豆芽罐便成了稀罕物。据说有一阵子一个豆芽罐一年会转几个村子,他便找人定做了一批使这一“风俗”得以继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豆芽•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ur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