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文化出版界老前辈叶圣陶先对中国的文化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大家公认为乐"一代宗师”。
他教过大学,自己没读过大学,更没留过洋。他的成才,全靠少年时代刻苦努力学习,在中、小学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并在以后工作中坚持自学的结果。
“一代宗师起少年”,正是叶圣陶的光辉写照,说明少年时代打好基础的重要作用。
1894年10月28日,叶圣陶先生出生在苏州城内悬桥巷一个贫民家庭。他的父亲叫叶仁伯,替一户姓潘的地主经管田税,苏州人把这个行业叫“知数”。一些大户人家逢到婚丧喜庆,也请他去临时料理帐务。叶仁伯忠厚笃实,禀性又比较淡泊。在世时没置下房地产。叶圣陶谈到他的出身时曾说过,“我家无半亩地一间屋,家况很清苦。”母亲朱氏,管理家务。
叶圣陶出生那年,父亲已经51岁了。晚年得子,望子成龙之心尤为殷切。叶圣陶从三岁起,就受到很严格的家庭教育,识字、学算、写描红。
到1900年入私垫已识字三千多个,字也写得秀丽。私塾教育是很严厉的。他的私塾同学顾颉刚在回忆私塾生活时说,“师特严,读辍声者,戒尺击其案背,背诵中断者,戒尺击其头,待童稚如“囚犯”。在私整一到家中大人又逼着温课背书,“弗熟弗都遭鼎”。不过,叶圣陶天资形颖,背诵均能上口,手掌未尝要减尺。叶圣陶出身寒苦,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要少一些,佛要少一些。富家子弟为“功名”,除了生病请朗中和过年去向舅舅拜年之外,是不准出门的,关在家里闭门读书。叫圣陶放学回家温完书,常常跟父亲去茶馆听说书和唱昆曲。苏州是个有名的“礼仪之邦”。一年之间,从元旦贺年起,至大年除夕封门爆止,相传种种风俗。圣陶先生常随父亲出门贺年、祝寿、赏灯节、闹元宵,清明节下乡扫墓、八月+八观乡人赛舟、九月初九登高览胜迹,·····途中,看见了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父亲总要把它的来历和传说讲给叶圣陶听,回家后按见闻写一个单子(一篇记叙文)因此,叶圣陶发生了热爱大自然和写作的兴味。
1905年夏,叶圣陶年仅11岁,就受父亲之命“提篮进考场”,考秀才名落孙山。
1906年,科举废止。叶圣陶考入苏州第一所洋学堂一一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学制三年。叶圣陶因学业优异,一年后就越级考入新创办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即草桥中学)。在“洋学堂”,“同学之间畅谈无禁”,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的一班“维新派”老师们,不是把学生们看作“囚犯”,而是把学生作为未来的“革命干部”来培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叶圣陶感到无穷的乐趣。
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的章伯宙、朱遂颖、龚禹等先生,都曾留学日本。留日前,他们狂热地宣传康梁变法,留日期间又受到“明治维新”的影响。他们倡导爱国、强国。教育叶圣陈要热爱乡土,立志振兴中华。草桥中学的国文彩师胡石予先生是著名的南社诗人。胡先生工诗。叶圣陶经常向胡先生借抄,录成副本不下数本,国文教帅孙伯南先生,是叶圣陶的表兄。孙先生治经和小学,擅长象刻,对叶圣陶的指教极为股勤。在老师们的确育下,叶圣陶在中学时代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
1908年,叶圣陶与同学王伯祥、顾刚、吴宾若等组织诗社,取名“放社”一系受白居易《放言》诗的启发,意在放言高歌,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政治见解。叶圣陶任放社“盟主”。他经常组织社友徜徉湖小,观览名胜,即景赋诗、联诗、填词、嵌字、对对子、习篆刻,又习急就章,驰骛于隶草之间。
1909年,叶圣陶又和王伯祥、顾颉刚组织国学问题研究会,“欲集诸秘籍为一书,上攀汲古,下承铁华”,于是创办了《学艺日刊》,“自己写稿,自己刻钢板,自己印“中有评论、翻译、诗文、图画诸刷,每期两张或三张栏”
中学时代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文学活动外,远足、踢足球、跳高、爬竿、骑马、兵操、行军、习画、篆刻、唱歌、游逛书肆,.....叶圣陶是全校最活跃的同学之一。光复之年,同学王彦龙成婚。顾颉刚集宋、明词句为长联,叶圣陶篆书;叶圣陶作《贺新郎》词,顾颉刚楷书为立幅,并悬于洞房。胡敬子女士见而激赏,请王伯祥和顾颉刚作媒,以其兄之女胡墨林许予叶圣陶(当时,胡墨林在北京“叶老佳偶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16年与叶圣陶成婚)。
1911年冬,叶圣陶中学毕业。他告别了“教我海我”、得于词翰”,被人们传为佳话。“顾我育我”的老师。那些“朝同学”,“夕同游”的窗友,或报考了大学,或出洋深造。叶圣陶却因家境贫寒,不能升学,由监督(校长)袁希洛先生介绍,到苏州中区第三初等小学任教。同学们为叶圣陶的辍学可惜。叶仁伯也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说他不该中断儿子的学业。同学顾颉刚的父亲顾伯年先生读了叶圣陶的诗文,“深喜他笔墨干净,描写深刻,要资助他上大学,但他因负担家用过重,谢不受。”
从此,叶圣陶踏入教途,走上了勤奋自学的道路,成长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和文化出版界的名人,培养许多著名作家和建设人才,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赞誉为“一代宗师”!而“一代宗师”的成长,正起蒙于少年时代刻苦功读打下的坚实基础!成为名符其实的“一代宗师起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