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如果听到“我活得太累了”“我早已绝望”这样的话,脑海里会想到又是一个没有下班,没有节假日,996打工人的灵魂之声吧。
但这次,发出这样绝望之声的主人公却是一个小学生。
故事就发生在昨天。
12月15日,四川泸州一小区内,一个小学生留下字条后跳楼。字条上写着:“我活得太累了”“我早已绝望”。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调查。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难以置信。
一个小孩,该有多绝望才会想到跳楼自杀。想到这个小朋友,太心疼了。
大人总觉得,大人们的世界才是真的充满各种矛盾纠结,彷徨和压力。上学做作业真的不算啥,上上班你就知道了。
所以总是羡慕小孩子,你看,小孩儿多好,总是无忧无虑的,不用加班,没有那么多要操心和担心的事儿,真好。
这话要是放到十年前,或许小孩子们也可以这样凡尔赛地炫耀一下。
可现在,孩子们似乎承受着超出这个年龄段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
不用说学校里的学习作业,还有各种为了不输在起跑线的补习班,也不管娃喜欢不喜欢,报了就要去上,拖也要拖到学校去,睡觉也要去坐在教室里睡。
考了80分还不行,下一次还要90分;年纪前100还不行,年纪前10,年级第1才是终极奋斗目标。
这个学究竟是给谁上的,书究竟是给谁读的。
父母苦口婆心,说不听管不动,孩子“打死”都要对着干,“控诉”你们不关心不理解我。
如果重新评选世纪难题的话,这也算是一道世界未解之谜了。
问题来了,孩子的压力究竟从哪里来。
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也跟我妈说过,妈,我压力大。
我妈说,小小年纪哪来那么多压力。自己别想那么多,别自己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我说,嗯。
当然,这样并没啥用。
压力这种东西,不是说只要我不想就会消失。它总是会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里找到我,带着我跟它一起沉入漩涡。
人都不想给自己压力,有种压力叫做无形的压力。
老板如果天天在我耳边念叨,这个月业绩不行啊,这个月又没达标啊。即使他对着空气说,我也会从每一丝空气里感受到压力的存在,然后吃不好睡不好,天天熬夜黑眼圈也还是干不好。
时间一长,估计我就会抑郁了吧。
孩子也是同样的心情吧。
如果父母说,我们家里穷,我们家不行,听说隔壁老王家的女儿考上了哪哪儿。即使他们是在跟空气说。
孩子听到的就是,我要省钱,我没资格吃好吃的,没资格跟其他同学一样出去玩,我要好好学习,我一定要考上哪哪儿。
别人说的和我们听到的,总是不一样。孩子的压力也许就是这么来的吧。
最近在追一部韩剧,叫《顶楼》,讲了上流阶层那些事儿,狗血又刺激。本来是看一群大人如何撕X,为了钱和利益如何相互利用与被利用。结果慢慢被他们的孩子圈粉,吸引了注意力。
里面有3个女主,其实说不清谁好谁坏,大家的立场不同,都有各自需要守护的东西。所以有人评价,全员恶人,因为没有一个人是百分百纯洁无暇的圣母心。
其中有一个女主叫千瑞珍,住在豪华观景大厦65层的白富美,家里是财大气粗的财团,养着一间贵族学校。偏偏放着家里的矿不好好挖,非要去抢挖别人家的土。
为了继承家业,得到父亲的认可,发誓一定成为学校财团的理事长(相当于董事会会长)。
于是她诬陷,欺骗,故意伤害,绑架威胁,制造车祸,比赛作弊,打压比自己女儿优秀的学生,出轨有妇之夫,真的是没有她不敢干的。
这样一个事事追求完美,要强争第一的性子,对于女儿的教育上自然不会放松。
不停给女儿施加压力,你一定要努力,比赛要拿第一,期末考试要拿第一,宣传大使也要拿第一,反正就是只要有活动,不管是什么,你都要拿个第一回来,不能被其他孩子超过了,要不然你外公跟我脸上都没光。
你就是我们一家人的自尊心。加油,我看好你。
孩子她爸很不认可这样的方式,两个人一有分歧,就开始摔杯子砸玻璃掀桌子,天天吵吵。
每次看到她瞪大眼睛,大吼大叫,开始花式作妖的时候,我都替她头疼,想帮她找药。
小女孩累么,肯定累,心累。但每次想要稍微放松一下的时候,都会想到她妈那张,宝贝你今天练没练琴的脸,狰狞得让人害怕。
而且如果家里父母因为孩子的事吵架,10个里也许有9个都会认为:爸妈又因为我不和谐了。所以,我要好好努力,好好学习,不让他们不和谐。
孩子们总是主动承担起了这种又是因为我的责任,懂事听话得让人莫名心疼。但也没人走心地去问一句,你没事吧。
小女孩刚开始还只是失眠睡不好,然后就是人多的时候容易紧张头晕昏倒出虚汗,再然后变得极度敏感,嫉妒伤害同班同学,甚至有了想杀人的念头,最后彻底精分了。
没错,她患上了“假面症候群”。
医生问她:又要学习还要学声乐,是不是很辛苦啊。
她开朗地说:一点都不辛苦,我好喜欢唱歌啊。不是说就为了去最好的大学,但只是因为单纯地喜欢唱歌,所以学习的时候也更认真呢。
医生又问:那考试之前有没有因为紧张睡不好啊,吃不下饭啊,或者做噩梦之类的。会不会担心自己失误考砸了之类的。
她依然开心地回答:这个嘛,倒没有。我是个比较迟钝的人,所以一直都是吃嘛嘛香,也没啥特别心累的事。
啊,对了,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天黑的话就开灯。我一直努力让自己不要陷入负面情绪里。
医生又问:那你跟同学相处得怎么样呢,有没有谁是你特别讨厌的。
她依旧很老练地说:没有吧。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而且我不是那种嫉妒心强的人,所以即使有人做了什么事情让我不开心,我不会放在心上,忍忍就过去啦。
没感到有啥特别的压力啊。
看吧,一个多好的孩子,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开朗乐观,还善解人意乐于助人。
总之一句话,性格好,成绩好,真优秀。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这是一场面试,她这些回答简直是满分,还没长大,就已经学会了如何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做一个体面的大人,让我们这些成年人都可以抄作业了。
照葫芦画瓢,有样学样吧。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但这只是她的一副假面,也是她保护自己的盾牌。
这副假面,可以让她活成她妈最喜欢的女儿,成为最想要她成为的那种人。
一般来说,她这样的家世背景,算是富三代了吧,唯一的任务应该就是吃好喝好玩好学好就行了。家里有矿,也不用她勤工俭学兼个职啥的,没啥经济负担,咋就成精分了呢。
因为周围对她的期望值太高了,甚至把不属于她的那份期望和包袱也一起加了进来。
除了学生外,作为她妈的女儿,财团的后代,她一直努力想要够着那些天花板,来获得她妈的认可,关注和喜爱。
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活生生被折腾成了精分。
父母总是觉得,你是我的娃,延续着我的命,流着我的血,应该听我的。
我没实现的,你要帮我去实现,我没做到的,你要帮我去做到。
所以她妈把自己对权力,地位,金钱的欲望和野心一起强加给了她,自己没能得到的爱和关注也丝毫不留一点给她。
这事儿搁谁谁都会精分。
尼采说,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你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父母是父母,娃是娃。父母有父母的诗歌和追求,娃有娃的梦想和远方。
家,就是家,不谈利益,只谈感情,不谈别的,只谈爱。
多关心,多交流,多表扬,少责备,少要求,少批评。
聊聊人生,青春,梦想,爱好,谈谈三观,学习,朋友,说话。
再聊聊我年轻的时候是怎么迷茫并度过迷茫的,我淘气的时候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怎么教育我的,做过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最有压力和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比起那些教条式的规矩,孩子应该更想一起聊聊那些父母身上宝贵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智慧吧。
与其说一句你必须要听我的,不如来一句最近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来得更有爱。
刘墉先生在《正面教养》中提到,教养也需要正能量。一个心智不成熟,三观都还没建立全的孩子,天天受打击又不正确引导的话,换谁谁都会留下阴影。
长大以后才发现,快乐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物件之一,而有些快乐是给钱也买不到的。
在孩子短暂纯真的时光里,多留一点欢笑吧。
给予爱,阳光和雨露,生命自会找到蓬勃之路,大家都会感觉到很幸福,很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