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长安十二时辰》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好剧,原著小说用文字就已经详细的为读者描述了大唐盛世的样貌,影像化以后,无论从服装、道具、置景,还是角色对白,都高度考究。
但最近身边的朋友不止一次跟我说,觉得这部剧制作非常精良,但为什么就是感觉看不下去?
至于为什么有看不下去的感觉,我认为主要因为本剧在制作层面上,给普通观众制造的这三个门槛:
第一道门槛:开场信息量巨大
本剧第一集开场的几分钟剧情,原著小说就写了很多的内容。
因为小说可以有这个篇幅用来介绍长安城的大致布局,读者看完以后,再看后面的剧情,就会对各事件在长安城中发生的位置,有一个大概的概念,更容易理解剧情。
但是拍成电视剧后是没办法这样处理的,必须要照顾观看的节奏,所以开场就把冲突交待出来了。
虽然观看感觉非常紧凑,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人名、地名、官名,要一时间处理这么多信息,观众难免有混乱之感。
这部剧在改编上没有做好这一点,我认为主要还是由于想在开场就能留住观众的不自信。
毕竟现在的观众刷短视频刷习惯了,慢热的剧很可能在一开始就造成观众的流失。
第二道门槛:来自历史上的还原和考究
本剧对唐朝的还原极度考究。
如果说服装、道具和场景,观众即便不懂也能看个赏心悦目。
那角色对白的考究,大量文言词汇和唐朝专有名词的使用,观众无法瞬间理解,真的按暂停百度之后接着看的人应该少之又少。
不过这点上真的要夸一下本剧制作团队,很贴心的在每个生僻词出场时,几乎都用字幕在下方做了解释,算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门槛。
但能否换成简单易懂的词汇呢?
我认为是不能的,因为正是这种考究保证了剧集的质感。
第三道门槛:剧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需要观众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本剧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包含了张小敬在市井中的刑侦线,和李必在朝堂上的政治线。
很多情节为了悬念,或为了还原朝堂关系的模糊难明,在剧情上有很多留白。
这需要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边看边思考,这对看惯了过往“不看画面也能看的国产剧”的观众群体很难适应。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看不下去的问题呢?
如果你真的对这部剧感兴趣,那不妨按自己的节奏慢慢看,费解的地方可以上网看看大神们的解读和补充的背景知识,把这部剧,当做一个增加自己知识储备的契机,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有时间的话,也可以边看边读读原著,也会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随手点个赞吧^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