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读书
批评孩子,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批评孩子,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作者: 水的表情 | 来源:发表于2023-04-03 14:48 被阅读0次

    你经常批评孩子吗?

    抑或是经常表扬孩子?

    在教育过程中,批评与表扬大概是每一位父母的必杀技。

    然而,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赏罚教育是妨碍孩子“自立”的教育方式。

    对待孩子,既不应批评,也不应表扬。

    我们今天重点讨论一下批评的教育方式。

    01 “批评”背后的逻辑

    “批评”大概是世界上最简单的教育方式,因为所有的家长都能信手拈来,无师自通。

    很多家长会说,孩子犯了错,当然要批评,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这是为孩子好。

    它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

    我是对的,孩子是错的,所以孩子得听我的;

    我告诉了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他就一定会改;

    孩子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他就一定能改;

    如果孩子不按我说的改,就是孩子有问题;

    孩子有问题就继续批评,直到孩子改正为止。

    我批评了孩子,责任就完成了,孩子再犯错都是他自己的责任。

    然而,批评真的能帮助孩子吗?

    02 犯错的类型

    孩子犯错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所以犯错。

    另一种是孩子明知道什么是错的,却仍然在犯错。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只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就好。

    家长要做的不是斥责,而是教导,无需使用批评类的责备性语言。

    第二种情况下,如果批评真的有效,那严厉的批评之后所有的问题行为都应该被消除。但现实却往往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的。

    03孩子为什么知错犯错呢?

    这里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孩子思想上知道怎样做更好,但是行为上做不到;

    另一种是孩子为了某种目的,故意做出某些行为,也就是明知故犯。

    3.1我们先来看知道但做不到。

    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情况,成年人也经常会遇到。

    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做不到本质上是“能力”问题,但我们常常会误以为这是“态度”问题,进而苛责、批评、否定孩子。

    如果有人说,只要告诉你游泳的分解动作和技术要领,直接把你丢进游泳池,你便可以如鱼得水,你肯定觉得他是个疯子。

    但是在认知学习方面,我们却有这样一种错觉,当你明白一个概念或者想通了一个道理,就是掌握了这项技能。

    原因很简单,比如先写作业再看电视或玩游戏,孩子的确是可以在某一天或者短期内坚持做到。

    但是任何学习过程,本质上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建立联结。

    只有通过大量的重复,两个或者多个本不关联的神经元经过反复刺激产生强关联,这种联结才会牢固。

    先写作业再玩,孩子坚持一天两天没问题,但是短暂或少数几次的做到并没有在大脑的神经回路中形成强关联,想要长期做到仍然是不容易的。

    想想自己立过多少次要早睡早起、运动健身的flag,就知道这件事对孩子有多难了。

    所以一旦孩子没有做到,并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这个时候,一味批评只会激起孩子的对抗和抵触情绪,或者形成我很差,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的消极观念。

    无论哪种,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做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帮助他学习如何面对做不好的挫败感,找到正确的方法,持续不断的练习,而不是站到孩子的对立面去。

    3.2我们再来看明知故犯这种情况。

    根据批评背后的逻辑,孩子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就一定会改,也一定能改,改不掉就继续批评,直到孩子改正为止。

    所以出现明知故犯的情形时,父母的反应通常是知错故犯罪加一等。

    如果孩子不听话,那就用责骂、讽刺、否定、羞辱等更严厉的方式来批评、控制,骂到孩子听为止。

    这背后有个神奇的观念,好像让孩子感觉越糟糕,他就会越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越快的改正自己的行为。

    如果这种方式真的有效,那批评应该能消除所有的问题行为,但事实往往正好相反,因为“批评”忽略了情绪层面的作用。

    家是提供温暖的地方,不是辩论的赛场,分辩对错并不能帮助孩子改变其问题行为,也不会让问题消失。

    孩子的问题行为背后,往往有着其潜在的目的,通常可以归为“引起关注”、“权力争斗”、“伺机报复”和“自暴自弃”四类。

    在明知故犯的情况下,基于这些隐秘的心理目的,家长越批评,孩子可能逆反情绪越重,越朝着家长预期相反的方向去发展。

    父母要做的是,要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洞察问题行为背后的“目的”,与他们一起思考“以后怎么做”。

    这个过程对父母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只有放弃“法官”的立场,与孩子站在同一阵营去思考,去感受,才能有所领悟。

    所以说,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评孩子,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ad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