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天更新公众号对于我来说有些吃力了,因为从国庆假期上班以后就开始准备11月份的经济师考试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经济学知识,都没有时间阅读,在没有输入的情况下就很难有输出。
我在学习经济法的方式这样的,每天看一章节然后紧接着做这一章节的同步练习,可总发现,就算刚读过的内容,大脑还是记不清楚答案。《思考,快与慢》中丹尼尔·卡尼曼讲到大脑中有两套系统,即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运作是无意识的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可以完成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相反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做一些复杂的运算。
我之所以在看完书后对书中内容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就是因为,整个读书的过程我都只是在运行自己大脑的系统1,就是无意识地看,好像觉得只要眼睛过一遍所有的知识都会自动装进自己大脑里一样,可当自己做习题需要调用系统2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自己还是一无所知。
这几天我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产生的质疑,我是不是可以寻求另一种学习方式会不会效果好一些。
之前在听逻辑课中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大概就是同一个学校的2个班级,第一个班级的老师总是把一门学科分章节授课,每一个章节结束后就给学生进行本章节测试,所以每次测试成绩都还不错。而另一个班级每次测试都会把整个学科内容都融合在一起,所以平时测试成绩并不理想,平时成绩总是第一个班级较好一些。可到的期末考试时,反而是第二个班级的学生成绩较好。
刚学完章节内容就参加测试,就相当于只调用了大脑中的系统1,因为学习过的内容大部分还停留在脑海里不需要特别费力地去回忆,而每次测试都融合所有学科的内容,虽然让人觉得有难度,甚至成绩也不理想,但每次测试你都会倾注更多的注意力与精力,这样你才能发现更多自己的短板,剩余的时间去集中精力修复这些短板就可以了。所以期末考试时第二个班级的学生成绩会更好些。
我现在的应考模式和上述中的第一个班级有些类似,所以打算今天开始换一种应考方式,先从做题开始,刚开始肯定会比较困难,但现在错的题数越多有可能考试时对的题数就越多了,而最坏的结果不就是重在参与么,那又不妨多尝试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