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极其不理解她刚刚离婚的女儿。
他几乎是愤怒:当初他们坚决不同意女儿的选择,但挡不住女儿前所未有的坚持。可两个人结婚不到两年,女儿却说因为性格不合已经离了。
老马的愤怒不是因为离婚,而是因为她女儿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像一场游戏,过关太麻烦了,那就换一个开始。过关过得厌倦了,那就干脆不玩了。

我没法劝他,就给他发了一组数据:2018年,结婚一千万对,离婚三百八十万对。2019年,结婚九百多万对,离婚四百多万对。据估计,今年结婚数据将会继续走低,但离婚的数据会达到结婚数据的一半,而这个比例在1990年代,不到百分之十。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如今的离婚群体中,八零九零后的占了一半以上,结婚不满五年的,也占了一半以上。
老马叹气,问我这些孩子们都怎么了?
我又把木心在他的诗《从前慢》里的几句发给他: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想他应该会明白。
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理性的分析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没什么意义,我更愿意用木心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从前慢,我们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现在,太快,快得甚至都看不清自己的内心。
我恋爱在三十年前。那时候大家都慢,城市都不大,生活基本都是所差不多的生活,认识的人就那么多,电话还很稀少,网络不存在,电视只有几个频道,连报纸都要好几天才能送来。
外面的世界很远,远得想到一两百公里外的城市,都不是一件很轻易地事。所以,每个人的圈子都很小,大家互相都知道,没什么张家长李家短的大小事可以隐瞒。在那个时候想要开始恋爱和保密,最好的途径就是信件。因为不论去电影院去饭馆去不多的几个去处,大家都看得见。
一个街头一个街尾的恋爱还是可以期待的,毕竟两个人的信,三两天就可以送到。而我,是跨着省的异地,所以,一封信有十天半月都很正常。可信虽然是煎熬,但也是一种沉淀,那在路上的情感,走着走着,就没了焦躁,反而一点点多了生活中实实际际的味道。

毕竟啊,所有的信里,不可能全是持久的情情爱爱,情爱说过了以后,自然就回归了具体的现实。一旦结婚了,那些了解沟通安排和想法,就自自然然的从纸上搬到了生活里,无缝连接,一切都是应该如此的样子。
生活还有多少事吗?大家都是一样的,在时间的打磨下,不受影响,不急不躁,一生只够做一件事,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生只来得及熟悉热爱一个地方。
因为那时候,再急,也急不来。你慢一点或者急一点,生活都不会改变。
然后,有了女儿,从前就真的慢到了尘埃里。
一两千公里,只是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达到的事。
想一个人,问一句话,说一句我爱你,一秒钟就可以让对方知道。
只要愿意,全世界的信息都在你手里实时更新。只要愿意,你可以去任何地方生活。
至于人,喜欢的话,随时都可以和无数的各种人接触。
有无数种生活方式可以选择,有无数种思想可以切换,有无数种诱惑随时面对,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向任何人说我爱你,只要你不愿意,你可以向所有人说再见。
一切迅速的不需要想法,只需要感觉就行。你在网上表达一下心情,也许一秒之内,就有人关心你的心情。你在网上发一张图片,也许一秒之内,就会有人说喜欢你。
连女儿都说,这是一个充满梦想和机遇的时代,对每个人来说,都丰富得无与伦比。
我承认。
可是,这样的时代不需要一份爱情吗?一分钟的三明治和半天的煲汤,真的就没有区别?
快和慢,可以用来说一个时代,同样可以用来检验自己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