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江前进)

作者: 那只鞋子呢 | 来源:发表于2022-06-06 00:44 被阅读0次

    早点摊前,他上身前倾,右手伸出去老长,五指怒张且左右晃动;左臂用尽洪荒之力费劲别扭地反绕,够向裤子右边后口袋,抖抖索索地摸着鼓鼓囊囊的钱包,拿捏多时拽不出来;脸色挣得通红,面露青筋,双眼圆睁,嘴里却字正腔圆地高喊:“兄弟,千万不要跟我抢,我来,我来付钱!唉,这怎么好意思让你破费呢?下次,下次……”

    讨个点赞, 这一段平铺直叙的描写笔者煞费苦心。那么,在写作上是白描,还是工笔手法?见仁见智吧。但重要的是,在大义凛然正气磅礴的春秋笔法面前,却相形见绌了。——既无关宏旨,也无可厚非,更无伤大雅。充其量,难言之隐,一笑了之而已。

    何谓春秋笔法?

    我国春秋时代,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臣反叛大夫,众人乐此不疲地玩着“彼可取而代也”的权力游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无义战啊!

    目睹沧海横流,周道衰微,列国纷争,礼崩乐坏,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急啊!他以史为鉴,以笔为戈,以梦为马,晚年根据鲁国的史料,作《春秋》。其间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予以褒贬,以让人们明白美丑善恶。

    历史上,春秋史学家左丘明推崇备至,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僻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探幽寻微,试举两例。

    “志而晦”——记载史实文字简约,但表达的意思却含蓄隐晦深远。运用中较知名的诸如三个表示杀的动词“杀、弑、诛”。

    “杀”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有罪之人,也可以是无罪之人。

    “弑”以下犯上、下杀上之义,其本义为臣下杀死君主等;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物。

    “诛”通常是杀有罪之人,可以是下杀上,也可以是上杀下。

    虽然只是一个字,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矣。

    故,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后世《水浒传》中,武松是“杀”嫂,而不是“弑”嫂!

    “婉而成章”——委婉,避讳。一指语言表达方式婉转委屈。“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死的不同用法意在“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另外,还表现在措辞委婉上。如致敬偶像的代表作——《触龙说赵太后》。

    孔子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定名分、明等级、辨善恶、断是非,用笔曲折意含高远,一字置褒贬,爱憎分明且简练而含蓄地点评人事,成“微言大义”。由此,就诞生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春秋》面世之后,世间有无数“小中见大”的论者,更有众多“成仁取义”的志士,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舆论的力量。

    不经意间,历史的车轮辗过岁月的长河,但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彰显文化自信的春秋笔法也历久弥新,尤其在某些领域更是炉火纯青。

    将信将疑?等看完网友对我国外交新闻通稿之常用字词句(附后)翻译后,你也会会心一笑道:“哦,开诚布公,原来是这样啊!”!

    2022年6月6日

    附文:

    亲切友好的交谈——字面意思;

    坦率交谈——分歧很大,无法沟通;

    交换了意见——会谈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

    充分交换了意见——没有达成协议,还吵得厉害;

    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双方分歧很大;

    会谈是有益的——双方目标暂时相距甚远,能坐下来谈就很好;

    我们持保留态度——拒绝同意;

    尊重——不完全同意;

    赞赏——不尽同意;

    遗憾——不满;

    不愉快——激烈的冲突;

    表示极大的愤慨——现在我拿你没办法;

    严重关切——可能要干预;

    不能置之不理——即将干涉:

    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我们将报复;

    拭目以待——最后警告;

    由此引起的后果将由——负责——可能的话我国将诉诸武力;

    勿谓言之不预——打击侵略者的战争在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笔法(江前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bd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