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三:《罗素谈人的理性》

读书笔记三:《罗素谈人的理性》

作者: 海伦学姐 | 来源:发表于2019-08-07 20:11 被阅读0次

    第5章 疲劳的工作

    >> 要避免现代生活中的神经疲劳是非常困难的。

    首先,对城市劳动者来说,在整个工作时间,甚至在上下班时间里,不断受到噪音的干扰,尽管他们学会了对大部分噪音不去有意识地注意,但是噪音依然在折磨人,而且由于潜意识中竭力去避开这些噪音的紧张过敏,反而使人更为疲乏

    另一个我们未意识到的产生疲劳的原因是,陌生者连续不断的在场出现。同别的动物一样,人的自然本能也习惯于对同类的每一位陌生者进行探究打量,以决定究竟用友好的还是敌视的态度与他相处。这种本能在高峰时间里乘坐地铁的人们身上受到了抑制,其结果是,他们对所有陌生者,对这些非出本愿而被迫与他接触的陌生者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愤怒。

    思考:原来城市里“普遍的愤怒”来自没有时间思考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陌生人,而同时又被迫与他们有接触(包括公共交通上的身体接触)。

    这也解释了,“普遍的冷漠”来自何处。是因为陌生者不断地出现,人们不愿消耗精力去思考“我应该友好还是敌视”的问题,索性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puke face (冷漠脸)来应对。

    >> 对这些愚笨的富人我们不想多加赘述,我们还是来考虑那些为了谋生而付出艰巨劳动的普通人,考虑他们身上的更为常见的疲劳问题吧。在很大程度上,这类疲劳是由忧虑产生的,但忧虑是可以通过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哲学,一定的心理修养而加以避免的。

    >> 没有什么比犹豫不决更使人精疲力竭、更无成效的了。

    思考: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高效做出判断?需要收集信息和舍取。

    >> 一个人如果把闲暇时间用于睡眠,他便身体健康,但是他的工作却烦闷单调,他觉得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需要寻找快活娱乐。问题在于,最容易获得的、表面看来最吸引人的娱乐活动,多半是容易使人神经疲劳的。追求兴奋的欲望,过了某一极点后,就成了或是扭曲的气质或是某种本能不满的标志。

    思考:想到打游戏来放松,其实也很消耗精力,并没有因此得到真正的休息,只是像尼古丁,让人上瘾。

    >> 神经疲劳的最严重的特征之一是:它在人和外部世界之间设立了一道屏障。它使人得到的印象模糊不清、无声无息。一个人不再去注意周围的人,除非被某些小骗术和怪癖习气所激怒。对他来说,菜肴乏味,日月无光,往往只对少数几件事物表示强烈关注,而对其他一切都漠然置之。这种状况使得人不可能得到休息,疲劳则不断增加,到后来需经医疗才能解除。这一切,说到底,是对我们在前一节讨论过的、与大地失去联系的一种惩罚。

    思考:想象一个被填满的垃圾桶,如果不倒掉,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垃圾桶的作用,也会让细菌滋生。坏情绪和疲劳就是需要被清理的垃圾。


    第7章 犯罪意识

    >>    你应该严肃地问自己,传统上给予年轻人的那种道德教育,是否会使这世界变得更美好。请思考一下,那些地道的迷信思想有多少进入传统的、有道德的人的性格中,再想一想,所有那些假想的道德危险由那些极为愚昧的禁令所防范时,一个成人面临的真正的道德危险实际上却没有引起注意。

    >> 在热烈的爱情、父母情爱、友谊、仁爱、对科学或艺术的献身精神等方面,理性是决不会去加以削弱抑制的。理性的人在自己具有这些情感时,他会很高兴于此,而决不会去削弱这些情感的力量,在这类热情中,完全没有什么非理性的成分,而许多非理性的人所具有的热情则是最微弱的。

    思考:我们往往认为,感情是感性的,约等于非理性,但事实是,在经得住考验的感情中,理性的比例高于非理性,所以是相对来说稳定的感情。

    >> 没有人需要担心因为自己变得富于理性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单调枯燥。相反,由于理性主要是由内在的和谐组成的,具备了理性的人,在对世界的观察,在运用自己的力量取得外部目标方面,比起那些一直受到内心冲突折磨的人来,要自由得多。

    思考:极端的例子,精神病患者,就是因为无法理性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才无法得到内心的和谐。

    >> 无论哪一种麻醉形式的幸福都是虚假骗人的,难以令人满足的,真正使人满足的幸福是由人体官能的充分发挥,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充分认识而获得的。

    思考:罗素表面上在谈“人的理性”,实际上是“如何获得幸福”。我们时不时感受到,当充分发掘自己的身体和头脑潜能时,是酣畅淋漓的,比如深度思考,输出文章;比如挑战极限,跑马拉松。直到看到罗素说的这句话,突然明白,外物给到的满足远不及自身功能的开发。


    第8章 虐待倾向

    >> 我们行善的动机很少像我们自己想像的那么纯洁。对权力的热爱是阴险的,它有许多伪装形式,而且常常是我们从自己做的、自以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中得到的快乐的源泉。

    思考:纯粹的利他行为是少见的,多数情况情况下,是满足了自己帮助别人后获得幸福感的心理需求。

    联想到,曾经和朋友聊到的话题,如何说服一个人。比如,做广告或推广公益的时候,可以换个角度来做。比如,少用塑料包装。现在宣传的立足点是,为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其实,归根结底,塑料制品最后会循环到人类的食物中,与其说行善不如告诉大家要自保,可能效果更好。

    >> 第一条:更记住你的动机并不是始终如你想的那样绝对无私;

        第二条:切勿过高估计自己的优点;

        第三条:不要指望别人会同你一样对自己那么感兴趣;

        第四条:不要假想大多数人存心盯着你,专门想来迫害你。

    >> 传统的道德观所灌输的利他主义是人性很难去做到的,那些以此美德为荣的人常常想像自己已经实现了这一难以企及的理想。那些高尚人物的极大多数行为是有自尊动机的,这并不值得使人遗憾。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人类就不可能生存下去。

    >> 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不像自己希望的那么了不起,一时间可能会使人更感痛苦,但是这种痛苦是有尽头的,过了这一点,幸福的生活就又成为可能了。

    思考:什么时候发现自己长大了?

    就是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时候。平凡但有自己的特质,这就是大部分人最好的状态了。承认这一点,会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三:《罗素谈人的理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co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