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素谈人的理性》一书中,罗素将看似高深的哲学原理,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理性又不失热忱地告诫我们应如何客观清醒的看待人生,特别是有关“幸福”及“中国未来”话题的阐释,读来倍感亲切。
在《幸福的获得》里,罗素举了两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以说明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获得幸福感的前提条件。他说,一个人由于把奋斗目标定得过高,落败后总是悻悻不乐;相反,另一个人则相对理性,把目标定得较为务实,每一次的成功,都让他体会到了幸福的愉悦。由此他提出设问,在平凡的生活当中,如何赢得幸福的垂青?秘诀是“使你的兴趣尽可能地广泛,而最根本的幸福则有赖于对人和物的友善关怀。”友爱和善良是能够做到良性互动的。罗素进一步论述说,如果一个人以这种态度对待他人,那么他便是幸福之源,同时他又是别人友爱的对象。最终,人们不仅能觅得平和与宁静,还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从字面上看,幸福包含着幸运和福禄之义,具体到现实当中,它却有着多彩的样貌。在《幸福的生活》一文里,罗素首先把幸福定义为一种精神上的信仰。显然,信奉快乐信仰的人,比抱持不快乐信仰的人,更容易产生幸福感。而快乐的信仰源自对生活的热爱,源自对人生的奉献担当。他希望生活中人们都能克服掉自己的一己私利。有了坦荡宽宏的胸怀,加之持续地对生活葆有浓厚的兴趣,对世界怀真诚友善的态度,久久为功,就能为我们赢来想要的幸福生活。
在人生的淬炼中,有成功的欣喜,也有落败的垂丧,置身其间,如何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拼搏与取舍》告诉我们:“幸福必须是一种追求,不是上苍的恩赐。在追求中,内部和外部的努力都具有很大的作用。不过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舍弃也具有它的作用,而且其重要性不亚于奋斗。”生活中有些人因为丁点小事不顺利,就借此大发雷霆,有的甚至把坏情绪带到工作、事业、婚姻当中,让自己陷入到糟糕的状态,可谓得不偿失。聪明的作法是,不必在无谓的小事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要把重心放到追求更大的目标上。聚焦你的心力,向着宏阔的目标拼搏进取,不汲汲于名利,不贪恋于浮华,这样的人生,才是畅快、睿智的人生。
上世纪二十年代罗素曾应邀到访中国。书中,他专门辟出《中国的未来》一章,展望了中国灿烂的发展前景。而今,他当年的一些预言许多都已经变成了现实,这也使得他关于中国未来的论述,成了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他还从中国的民族性格、精神气质,以及中西方文明的比对中,断言中国一定会迎头赶上,“因为他们具有勤奋向上的精神,具有民族复兴的热情。”基于此,罗素坚定地认为:“他们一定会创造出一种更加灿烂的文明。”
帕斯卡尔曾言:“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当我们面对纷繁的现实时,学会了理性思考,也就意味着,将从卑微走向崇高。而无数个的思想齐聚,赋能于人类社会,世界一定会走向欣欣向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