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为什么刘邦能打败项羽?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65739/022f1f9ca24453e7.jpg)
PK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65739/8f159136976a028f.jpg)
韩信在登台拜将后谈到:“请言项王为人也。项羽性情勇猛刚烈,发起脾气咆哮如雷,没有人不害怕。但他不懂任用贤能,只会逞匹夫之勇,而无集团作战之心。
他对人恭敬仁爱,言辞亲切,别人生病时,他甚至分他的饭给他吃,但一到轮功行赏的时候,把刻好的印章都磨平了,也不肯有功之臣,所以他只有妇人之仁,而无王者之胸怀。
项羽虽霸有天下,而不建都关中却建都彭城。只是固守自封,自大无私,而无王霸天下的眼光和胸怀。
项羽不但背叛义帝之约,迁之到千里之外的江南,而且驱逐诸侯故主,任命他的亲信当王。他军队所到之处,百姓无不遭殃受苦。
(总结)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行之,任天下勇武,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土,何不服?”
高起、王陵对此认为:“陛下傲慢又常侮辱人,项羽仁爱又尊敬别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把攻下的土地赏给他(比如韩信),这是和天下人站在共同的利益点上。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这就是项羽只能先占有天下的原因。
刘邦自己又认为:“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知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到现在,再谈原因可以说是“前人之述备矣”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刘邦会用人,项羽不会用人。(常一个人把事情揽完)第二,刘邦明白,项羽糊涂(刘邦先封后夺,项羽不肯分土地)(刘邦知道儿子被俘死不了,自己被俘一家人都完蛋,三次把儿子扔下车)第三,刘邦善于反省足够灵活,项羽却很固执(刘邦彭城战败后加强自己的骑兵力量,而项羽一直用相同的战术)
再看刘邦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65739/f08af27c39b3b5fb.jpg)
PK韩信、彭越、英布
韩信: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65739/fbd45b9e4aeaf541.jpg)
彭越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65739/a25373d939bc7690.jpg)
英布: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65739/0e584d9f947acf85.jpg)
前人几乎没述,我认为他们三个都有三点原因:第一,刘邦果断,他们犹豫(刘邦说杀就杀,仅因柏人县名称似迫人就迅速离开。韩信,彭越等只会不合作,而不敢翻脸)第二,刘邦无赖又熟悉他们的底细,他们却不了解刘邦的狠辣。第三,刘邦志更大(韩信上来只要个大将军,英布听相面的说自己受黥刑后会当王,真当了王就不努力了)
但是由此是否能说我比对手更果断、更知己知彼、更有志气,就一定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当然不是,正如齐白石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同的情境中生搬硬套,只会南辕北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