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之死:权力的漩涡 | 资治通鉴
图 | 千里江山图
【专栏介绍】
解读《资治通鉴》,欢迎关注。
这是第 172 篇。
【发生时间】
公元前一一五年
【相关人物】
张汤,御史大夫
【故事大概】
我们知道,作为帝国,正常的权力枢纽,一般为皇帝、三公。皇帝作为天子,天的代理人,至高无上,负责总揽全局。三公作为分管职责,则对皇帝的意志与想法进行分解与推进。三公,一般分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主要是管理百官。太尉,主要是负责国家军事。而御史大夫,则着重于监察百官。今天我们要讲的主人公,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御史大夫张汤。
一、李文之死,掀起波澜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有提到过张汤。张汤,是一个铁面无私,无情执法的官员。一个位极三公的御史大夫,居然会自杀。这件事情,本身就足以震动整个汉朝官场。就算是把这件事情放在现代,都是一件足以翻天覆地的事情。
这件事情的导火索,是御史中丞李文的死。中丞,相当于是御史大夫的秘书,帮助御史大夫处理事情的。李文作为御史大夫张汤的助手,与张汤的关系却不好,甚至还跟张汤产生了矛盾与争执。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手下,跟你的意见不合,或者是经常站在你的对立面,对你进行批驳,会不会让你觉得非常讨厌呢?另外一个小官员鲁谒居,则敏锐地捕捉到张汤和李文之间的间隙与矛盾,暗中派人上书汉武帝,告发李文。
鲁谒居是张汤比较喜爱的臣子,而鲁谒居也是个会拍马屁的人。他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讨好张汤,替他铲除身边的敌人。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
这件事情,汉武帝知道后,交给了张汤处理。张汤是个铁面无私的人,拿到这件事情之后,马上就进行了处置,一番审判后就把李文给处死了。张汤知道是鲁谒居告的密,嘴上没说,心里却也表示感激。
后来,鲁谒居生病卧床,张汤居然去给鲁谒居按脚。大家可以从中看出,张汤虽然铁面无私,但也是存有私人情感的。面对一个手下,自己居然能够屈下身份,去给对方按脚。这不禁让人想起吴起带兵的时候,会用嘴去给士兵吸毒疮。
这里有一个细节,有一次,汉武帝偶然问起李文的事情,张汤假装不知道,对汉武帝说,应该是李文的仇人检举了李文。从这件事情当中,可以看出,张汤是想把这件事情给掩埋下去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鲁谒居,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二、为下属按脚,引发动荡
也正是因为张汤为鲁谒居按脚的事情,直接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动荡。
这件事情,传到了汉武帝的哥哥,赵王刘彭祖的耳朵里。这是一个细节,说明赵王的眼线是遍布的,居然能够捕捉到这样细微的家居事情。赵王怨恨张汤,决定把这件事情放大,摧毁张汤。他对汉武帝说:"汤大臣,乃与吏摩足,疑与为大奸。"
意思就是,张汤作为一个国家大臣,居然会去给一个小官员按脚,这里面势必有隐情,可能还会有巨大的阴谋。汉武帝听完之后,便下令让延尉调查。
对于这件事情,如果我们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看,张汤位居三公,能够摆低自己的姿态,为下属按脚,足以说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张汤甚至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上级。但是从汉武帝的角度来想,他势必会往更深一层去思考,张汤与鲁谒居之间,是否存在阴谋勾结,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所以,才会将赵王的话当真,甚至是交给了延尉处置。
刚好,这个时候鲁谒居死了。也就是说,没有了第一证人。而鲁谒居的弟弟,刚好又跟张汤有恩怨,就直接把张汤跟鲁谒居密谋杀害李文的事情给揭发了。这一来,事情就变得严重了。
我们说过,从汉武帝的角度来看,他不能够把事情给简单化。张汤作为御史大夫,相当于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如果张汤公权私用,那相当于汉武帝的手不听使唤,无法做到如臂指使,后果非常严重。
而张汤跟鲁谒居的弟弟之间的矛盾,说起来还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鲁谒居的弟弟,因为牵涉到这件事情,被囚禁起来准备审问。而张汤本来是想利用自己的权力,将鲁谒居的弟弟给暗中救出来的,于是假装不认识。鲁谒居的弟弟看到张汤冷漠的脸,以为他想要把自己当成是替罪羊,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鲁谒居与张汤的事情给告发了。
三、蝴蝶效应
汉武帝知道后,提升了案件的严重程度,交给了另外的官员减宣处置。刚好减宣又跟张汤有矛盾,于是往死里面追查,掘地三尺也要找出张汤犯罪的证据。后来,宰相府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这三人又跟张汤有矛盾,又联合丞相庄青翟集体陷害张汤。说张汤跟别人勾结,屯积货物,分钱受贿。
大家看到没有,站在张汤对立面,是一大群权高位重的大臣。而张汤,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可以想到,他平时的风格,是多么严厉,才会遭受到如此多人的厌恶,甚至要把他往死里整。
多位大臣联合上书给汉武帝,汉武帝找来了张汤,当面对质。而张汤并没有跟汉武帝如实说明,一直都是假装不知道。这样一来,汉武帝越觉得可疑,明明有这么多人都在说你的坏话,都要告发你,你却不解释,难道他们说的都是真的?于是,汉武帝又派出了另外一位御史中丞赵禹,继续逼问张汤。
事情发展到这里,张汤对于自己的命运也非常清楚了。他是御史大夫,对于各种权谋斗争,各种审查手段,都是再了解不过了。逼于各方面的压力,张汤最后只能够写下遗书,然后自杀了。而遗书当中,写的是朱买臣、王朝、边通三个人的名字,说自己是被他们三人所陷害的。
四、权力的漩涡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监察百官的官员,最重要的,就是依据法制来核定罪行,该罚就要罚,不能够做老好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老好人是一个好的评价。但是对于一个高级别官员来说,老好人就是贬义词。为什么呢?如果有人犯法了,又恰好跟你关系很好,几句好话,甚至给你点贿赂,马上就改变了你的看法,将对方无罪释放。这对于国家,对于百姓来说,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就像《人民的名义》里面,陈清泉副院长,算不算是个老好人呢?对于祁同伟和高小琴来说,当然是。因为陈院长站在他们这一边,还帮他们解释法律,把好处都往他们身上放。但是对于百姓来说,陈清泉就是个大坏蛋,无恶不作,贪官污吏。因为他把百姓的血肉,当成是献给祁同伟的祭品。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作为铁面无私的官员,势必在执法过程中会得罪人,会受到别人的痛恨。因为,当这个官员站在了百姓这一边,就相当于站在了贪官污吏的对立面。就好像易学习,兢兢业业一辈子,到头来钱也没有,级别也没有。要不是沙瑞金的出现,估计这一辈子就这么被雪藏下去了。
张汤正是这样一个例子,铁面无私执法,到头来被许多人进行攻击,无奈只能够自杀。作为张汤,是有过错的。而他最大的过错,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鲁谒居暗中杀人这件事情,假装不知道,甚至企图掩盖起来。另一方面,是企图拯救在狱中的鲁谒居弟弟,最后弄巧成拙,反倒被告密。
当如果从这两件事情就否定张汤,也无法说得过去。在史书上,记载了张汤死后,国家对他的财产进行了审计,最后发现,全部家产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两黄金。对于张汤这样一个御史大夫来说,这点钱并不多,甚至是算少的了。
而从这么多人对张汤进行攻击,也足以发现这件事情并不正常。后来,汉武帝心中应该是后悔了,重新查看了张汤的遗书,下令将三人处死。而丞相庄青翟迫于压力,最后也自杀了。
在这场权力斗争的漩涡当中,实际上没有人能够控制住自己。巨大的权力惯性,将张汤这样的大臣给席卷进去,甚至还将汉武帝也给席卷了进去。所有人都被惯性的巨大力量推着前进,这里撞了一下,那里又撞了一下,最后大家都撞了个头破血流。
【触类旁通】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公众号:稽圣
ID:jishengwh
进行关注并订阅所有文章,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