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拿着是几十块钱的杯子,我朝你杯子里吐吐口水,然后我再给你买一个几百的杯子,或者一千块钱的杯子给你,你愿不愿意?”这话是我问的。问的对象是周同学,康同学和马同学三个人,三个人齐刷刷摇头,“不行”,“为什么不行?你的杯子不值啥钱啊?我给你的比你原来好很多倍啊!”我追问。
“不行,因为这个杯子对我具有特殊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伶牙俐齿的马同学回答。
“那我就好奇了,你们觉得这个杯子对你们意义重大,对你们是独一无二的,人家的杯子就是个破杯子,被吐口水了还个新杯子,就活该被你们骂?凭什么?这个杯子是人家姐姐第一次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她一直舍不得用,对她有没有意义?”说话的时候,我觉察自己的语气已经上来了,情绪也已经上来了。
“什么是好朋友?朋友有困难,不仅不帮忙,而且还要上去踩一脚,这算哪门子朋友?你请假的时候,人家那么小的个子帮你搬东西,拿东西,我都不忍心,你为她做了什么?凭什么这样去攻击她?”
“你是旁观者,在周让你吐的时候你没有吐,但是你也没有去制止,而且在新杯子拿来的时候还凑热闹去评价这个杯子贵,人家就不值?这是旁观者?”
“姚同学问得对啊,你们觉得不公平,觉得新杯子贵,为什么不去问问你妈妈咋想的?为什么要把怨气发她身上?你们两个女同学起啥哄?这样觉得不忿,为什么这事你不愿意做?”
“在别人让你吐的时候拗不过,也吐了,虽然是隔着口罩,但是这种行为怎么看?在别人攻击她的时候,你又做了什么?不仅不制止,而且参与其中。还说我骂不死你,这是一个女孩说的话?恶语相向加人身攻击,无论是作为一个组长,还是作为一个组员,这是你应该说得话?你的立场在哪?你的是非在哪?”因为生气,我有些颤抖。
的确如此,在我看来,事不大,却极其恶劣。
接下来在班里展开问卷调查,围绕四个问题:
1.班里哪些是你看到的听到的,我不知道的不好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或者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你不敢说或者不好意思说的?
2.班里谁经常传纸条?
3.班里有哪些同学喜欢造谣生事、无事生非?
4.还有哪些同学是当着老师的面一个样,背后又是一个样?
很快答案汇总过来,除了跃出个别新鲜的名字之外,大部分人的纸上赫然显示的还是这几个:骂人说脏话的是那谁,老是踢别人的球是那谁,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是那谁。
偶尔提到名字的几个孩子,或者向我写出了情况说明,或者本人向我来解释,做个提醒,警告一下,看后期表现。
这几个被提到频率最高的,先不忙着处理,也听听你们的说法,有冤屈的说冤屈,自己做的就承认,除了自己的,也写出和你走得最近的同学,他们做了什么。
是的,提到频率最多的,就是走得走近的。
写到这的时候,已经平静下来了,都说德才兼备德才兼备,德更重要还是才更重要,德是根,才是本,德行坏了,从根上就坏了,还谈什么栋梁?即使建成,怕也是危房和违章。
也许我是危言耸听了,毕竟他们还是孩子,不过“还是孩子”这句话,有时候却显得那么讽刺,孩子是孩子,孩子有时候的心思可真不是孩子的心思,孩子背后的家长可不是孩子啊!
此刻,窗外湛蓝,万里无云,惟愿孩子的心空,也能够如此纯净如此澄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