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生就喜欢读书的孩子我至今没见过,虽然我的学生里面,不乏有因为太爱读书而让父母担心的孩子。有那么几个家长苦恼孩子太爱看书,眼睛看的近视了,出去办件事只要给他几本书,回来依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啃,甚至有的妈妈抱怨不是不让他看,而是买的一套套的书都没处放了。我苦笑一番,简直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你不知道十个人里面有八个人在和我反应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的问题。哪怕如今痴迷于看书的孩子,那也是有这方面环境的影响而造就的。极少数孩子对书是一见钟情,而大多数是慢热型。而大多数家长却十分功利,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不会写作文呢?老师不是说多读书有利于写作?遇到此次情况我往往用牛吃草的例子来回答:“见过牛吃草吗?是不是反刍?那么大点孩子现在读书就是一个吃草的过程,立马吃完你就让他反刍给你看,怎么可能呢?也许到初中,也许在高中,更也许是他当了父母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时候才反刍。读完一本射雕,就能立马写出一本武侠来,没有这种奇迹。
02
我想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吧,父母唯一的目标就是让孩子玩得好、快乐的成长。会背几首诗,会算几道题,会跳几支舞就把孩子打入天资聪颖的行列,欢喜的不得了。关于读书的问题很少有人去关注,哪怕是有意识的培养,此时也只是停留在读一读晚上睡前故事的阶段,由此做法的父母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但是在此提醒各位宝妈们,幼儿园时期你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孩子往往不困就不罢休,尽管你已经读的嗓子都要近乎冒烟了。但是此时不要为了摆脱朗读的劳累而做出不耐烦的表情或者动作,更不要直接和孩子说读起来太累了,嗓子都疼。这样下去,孩子就会认为读书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
进入一年级,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孩子一起涌入同一间教室,一个教室不再至于二十几个孩子,老师不再是幼儿园老师的要求标准,家长感受最明显的莫过于此时的老师对于读书的“严格要求”
很多老师会首选《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对于初始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无论是从认知角度还是孩子情趣来讲也许算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人家是世界名著。可是,在没有整本书阅读体验的孩子面前,怎样让其适应然后接受、至于慢慢习惯自己能够读完在他们看来比绘本厚好几倍的书。这就是语文老师该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在变着法儿的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过程中,我们“不择手段”的自己读,家长读,听故事,看动画片,亲自录音等等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给孩子一种“规矩”意识。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学校依然如此。所以就要硬性规定,每天睡前读书半小时,然后要在班级群里打卡。当然,在遵守规定完成任务的同学就要有激励,以保持读书热情的持续。在这半小时的读书中,关于读什么书,除了漫画以外,一律不作规定和约束。有句话叫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就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不管篇幅大小,也不管是童话还是科普。如果鼓励家长此时能够一起参与,那么事情就更加完美了。有句话说二十一天养成好习惯,实践证明,在二十天左右的时候往往最爱反弹。此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减少十分钟或者休息一天,效果更佳。
03
到了二年级,我们学校要求读的是《烈火金刚》。一部《烈火金刚》让每个孩子都目瞪口呆,百分之九十的孩子从来没见过如此厚的连个彩色插图都没有的“大部头”。语文老师又要发挥他的神通广大和无所不能的本领了。怎么样让学生从对这本书的陌生的恐惧变成熟悉的陌生呢?好在我们的大乐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台。那就是冀鲁边革命纪念馆。每个孩子都去过,即便没有去过,我们有十一的活动,借此机会让学生真正的了解纪念馆里到底有什么,逛一逛常大娘家。然后再回来翻翻《烈火金刚》,你就可以跟他们说这本书里讲的就是我们纪念馆里的展现的故事,让孩子去找,常大娘是不是就是书里的孙大娘啊,看看都有地道,再看看史更新被救的时候是在枣林,是不是我们这里?此时,让他们自己读,一开始可能进行的不错。可是,等看过了一章的内容能比得上十个《白雪公主》的时候,好不容易看完了十章而结尾还遥遥不可及的时候,等展示课上就只有那几位同学展示的时候,老师此时除了把典型拉到别的班继续鼓励之外还要另寻他法。喜马拉雅有整本书的朗读而且语音还颇具有山东口味,是睡前不错的选择。这时候可以让学生睡前半小时听一听,也可以找家长给我们录音。对于家长录音,每晚固定八点半大家一起微信约起来的感觉非常好。每个家长都提前做好准备,有的录了好几遍,有的夫妻搭档,有的一家子全上。然后有孩子们听来评价,此时才知道不仅是别人家的孩子好,而且在孩子眼里全都是别人家的妈朗读的棒。也许在某些家庭当中的亲子关系或者教子观点有了微妙的改变,教育是做功德,也许这也算一点。当然,对于鼓励孩子读“大部头”,这些办法依然可以灵活运用。
04
到了三年级,我们学校一改常态接触起了武侠。一部《射雕》就有四本,但是在《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之后,这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了。只是武侠题材确实是至今为止孩子们初次接触,而第一章又没什么吸引力。但是此书好在几乎每个爸爸妈妈都熟悉,甚至一度为之痴迷而有过一腔的武侠梦,同时无论是电视电影甚至游戏,资料是应有尽有。适当的利用这些资源吸引学生的眼球简直是太好用了。但是,一章内容比《烈火金刚》还要多不少,读书的过程管理还是需要有的。除了展示课,让同学们讲讲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喜欢的人物之外,开发一种合作与竞争的读书模式。在二年级我利用的是一个读书瓶,谁读完一本书就写上字条塞进去,我有空就拿到办公室给他们写表扬信,然后用书里的句子表扬他们。到了三年级就要提高标准了。
我把瓶子换成了 每个人都有一本读书笔记,一开始要求不高,写一写喜欢的词,喜欢的句子或者感想都可以、要求不高,一本书写一次就可以。
同时受暑假和儿子比赛读书的启式,我让学生自愿成组比赛读书,把他们的读书情况在别人眼里呈现出来,于是用纸贴在墙上。孩子们简直就是天才,我这么做的时候,他们说不应该只是“pk”还应该是“vs”,这主意简直棒极了!每个孩子的读书情况都得以展示的同时又形成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在同一张纸上的就是同一个组,对战看谁读的书多。两个人又是一个同盟,联合起来与别的小组比赛读书的多少。当然,有的孩子的名字下面读书并不多,甚至学校要求的《射雕》也不读。读书习惯的培养,速度的快慢,家庭环境的不同等等造就了不一样的个体,既然存在便就是存在。你只管造就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慢慢培养,慢慢浸染他,总有一天会有所显现。也许这也叫目中有人
与此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又共同挖掘了几个“小课题”,比如“金庸此人”“江南七怪之谈”“射雕之最”“射雕中的菜”“我见英雄”“郭靖的师父们”等,然后小组各领一个课题去在读的过程中一点点的去找答案。有时候以辩论的形式来推动读书,比如前两章读完,我们便“包惜弱的善良到底是好还是坏”展开了各抒己见的讨论。
至此,如果在前三年的时间里,你已经培养起来孩子有事没事那本书看看的习惯,那以后对于孩子读书这件事情也就不用操心了。功夫在室外,当你眼里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其实你还应该看看背后家长的付出,老师的感染,还有自身和孩子与“别人家”“别人家孩子”的不同,找好位置,做好规划,坚持下去总会有结果的呈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