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月份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都是毕业季。这时候空气里到处都是离别的气息,许多离校的同学们缅怀着自己逝去的青春。与自己生活了三年或者四年的同学来一次告别。
这是他们最美好的记忆。
其实,毕业季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那不妨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来看待“毕业游”的呢?
1谢恩
当然是先感谢自己的老师。
谢恩时,各位及第进士按名次排好队,状元出列,然后致辞。接着进士们一一拜见主考官,作自我介绍,并致感谢之意。
自从科举考试增加殿试后,元明清三代亦延续了这一礼节,朝谢也成为古代"毕业生"们通过考试后要做的第一重要之事。
2班级聚餐
在不同时代又有"闻喜宴"、"恩荣宴"等别称。除为文进士设立的"琼林宴"外,还有为武进士举办的"会武宴",均群英荟萃、排场浩大。
进士们也会筹办自己的宴会,尤以唐代的"曲江宴"为胜。曲江宴因设于长安城东南的曲江一带而得名。在席间,大家都互诉衷肠,诉别即将离别之苦。
3毕业旅游
“毕业旅游”这种传统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当时还存在专门筹办相关业务的民间组织,称为"进士团"。"毕业旅行"常在春天举行,目的地以曲江为多。
在"毕业旅行"中,进士团会组织新科进士赏春花、尝樱桃、瞻佛牙、打马球等节目。
"毕业生"们得以在其中尽情肆恣,释放多年皓首穷经的寒窗寂苦,也吸引了长安城中众多名流布衣前来观赏,争相目睹进士的风采。
4送别友人
送别友人时,两位好友的临别赠言。
董适在《别董大》中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是祝愿董庭兰以后的路途一帆风顺,功成名就;
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送朋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希望他记住这杯酒,以后再没有人陪他一醉方休了;
李白在《赠汪伦》简直就是好基友,一起走的写照。你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你看,我和汪伦感情如此深厚,连深千尺的桃花潭水都不及我们的感情!
你看,古人都这么会玩,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我们怎么能输呢?
所以,不如放心大胆地来一次西北的“毕业游”。
一辆车、一群人
一个梦想、一段旅程
来青海环湖骑行
看青海湖的清晨日出
嗅门源油菜花的百里芳香
听鸣沙山的急速而下的轰鸣
感受嘉峪关暮年沧桑的历史
行动起来
来一次“特立独行”的毕业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