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昨天又去借书,继续追寻伍尔夫夫人和马尔克斯。
同时借来一本高文恩写的《胡雪岩传》,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11月第一版。
为何要记得这样详细?因为这本书太差劲。内容东拼西凑,文体也乱,错别字还多。不知道作者、校对、出版社都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弄出这本书的。伤了我的心。怀疑是盗版。
胡雪岩的崛起靠头脑灵活、善于取舍、依附权贵、有胆有识。
他是一个传奇,只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下才能产生。灿烂烟花绽放之后终要寂灭。
还在书中真正品味到“商人重利轻别离”。
2016年4日7日 星期四
昨晚在郁闷中翻开伍尔夫夫人的《灯塔行》。
在茶馆,怀揣心事,十分困倦,看了几页竟不知她在讲什么。今天中午重新读,稍稍弄清了人物关系。
有点明白了伍尔夫夫人的意识流小说多么与众不同。对话与情节发展简洁,众多文字描述人物内心,大量运用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
内心感受与想法原本不容易讲得清楚,朦胧又转瞬即逝。如果不用比喻,真不知怎样才能好好表达出来。果然是聪明的作家,敏感、细腻、观察入微。
羡慕她有一位好丈夫。每次辛劳数月分娩出一部作品,他就是她的第一个读者,在认真看过之后肯定地说:“这是部了不起的作品,是你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
摘录一个打动我的语句:
她对他所有的感觉像巨大的雪崩般落下。那是一种激情,然后他整个人的灵魂在烟雾中升起。那是另一种激情。她感觉她自己被她强烈的知觉钉住了。是他的严峻,他是仁慈。……
阅读伍尔夫,不能囫囵吞枣。必须用心去梳理和跟读,否则,整个大团的迷茫,像棉花糖一样,啃了一口,啥也没有。
她曾说女人写小说要有钱和自己的房间。或许她不了解,还不能有孩子。她和张爱玲很相似,不能做好一个母亲。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正在翻阅马尔克斯的《族长的秋天》,一部描写军事独裁者生活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老实说,不太喜欢,尤其是讲故事的方式。人物视角的切换和言语的转换,没有明确的界限,只用逗号,看着很混乱,费脑筋。
故事脉络也被打乱,一会倒叙一会插叙一会平铺直叙。作者实在花样百出,太炫技。
这样的“章法”能吸引人吗?
故事内容没有《百年孤独》深沉。小说的主人公,高高在上的独裁者,不信任任何人,最后孤独地一个敌人也没剩下,真是可恶又可怜。
权力的磔刑。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族长的秋天》看不完了,没有动力,转为《霍乱时期的爱情》吧。
故事的开头设置了悬念。最初以为男主角是死去的残疾摄影家,结果不是。那么,是古板的医生吧?也不是。
医生死了,男主角才帅气登场,光芒万丈地站在中心位置,激动地向女主表白。惨遭拒绝。契而不舍。
半个世纪的痴心等待,终于迎来转机。你说吸引人不?是不是很想一口气看完?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整整一个星期,一字一句地拜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非常厚重的经典之作。无论对爱情、婚姻,还是对政治、经济,作家都以极为理智的方式进行观察和思考。
然而,作家掩藏不了浪漫主义的本性。即使让女主遵从理性,拒绝青年时期的男主,拒绝由幻想而来的感动,从容地嫁入豪门,这样的安排也不过是为男主角的痴心等待抹上岁月的荣光。
初恋多么美好,让人惴惴不安又激动不已。若果真投入到这份激情烈焰中,很快就会被烧个精光。初恋保鲜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可得,已失去。
马尔克斯在这部作品里没有用魔幻色彩迷惑读者,而是用清晰、简明、诚恳的语言描述浪漫至极的故事。完全被他的逻辑能力和语言能力所折服。
庆幸已为人妇多年才读到此书,对于作家的思索与叹息,心领神会。
若是年轻时读它,或许会问:“他们干嘛不能在一起?女主为何在热恋时拒绝男主?”甚至可能会幻想他们不顾任何人的阻拦,坚决在一起。这之后便是激情的消褪,便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再之后,要么家破人亡,要么神奇的励志。多么俗套。已经不需要这样的鸡汤了,无论是有毒还是很甜。
书中金句太多,抄录一些:
1、在这之前,他活得就仿佛时间从没有在自己身上流走,而只是在他人身上流下痕迹似的。
2、那是对人生、爱情、老年和死亡的思考:这些想法曾无数次像夜间的鸟儿一般扑扇着翅膀掠过她的头顶,可每当她想抓住它们时,它们就惊飞四散,只剩下散落的片片羽毛。
3、你要永远记住,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
结尾开放。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