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作者: e025d18cbaaa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19:39 被阅读4次

Note:

1. 古典精神分析的治疗是三个人的俄狄浦斯问题;

客体关系理论的治疗是两个人的客体关系单元;

自体心理学则是针对一个人的自体;

2. 中和的心理结构是心灵不可二分的部分,它的形成来自无数恰到好处的挫折经验的内化;

3. 关于自恋

3.1 作为心理学概念来自弗洛伊德,借古希腊神话来说明一个人自己爱上自己的心理现象;

3.2 “自恋”作为中文心理学概念来自对弗洛伊德的理论的意译所生;

3.3 “自恋”一词来自古希腊神话--Echo—水仙花的神话—Narcissus—纳西斯;

3.4 Narcissus—弗洛伊德用来指力比多投注的方向的词;

3.5 曾奇峰:在传统的中文的语境中没有“自恋”或相应的词,而其意思非常对应的词就是—“面子”—包含了精神分析所谓的“自恋”的内涵和外延;

3.6 自恋的产生:力比多既不可能投注到母亲,又不可能投注到其他替代物,而撤回投向自己;

3.7 古典精神分析认为,一个人的力比多不是无限的,过多地投向自身会导致孤独和抑郁;

3.8 现代精神分析不注重力比多的数量,而是投注的质量,即一个人的自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恋的心理)的心理状态的健康程度在于他本来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是和谐的还是冲突的;

3.9 极端的恶性的自恋可能会导致自杀行为—自恋的“最高境界”;

3.10 在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理论中,“自恋”作为古典精神分析的二级词汇成了自体心理学—研究自恋的一级词汇

4. 某评价:如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科胡特研究自恋的自体心理学出现,那么精神分析学派有可能会被人本主义学派和认知行为主义学派淹没;

5. 科胡特对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补充:

5.1 经典理论(弗洛伊德):一个人的人格或心理的发展就是他性心理—力比多和攻击性的发展;

5.2 科胡特认为:自恋是与性心理平行发展的;两者同样重要但本质上不相交虽然有相互地影响;

5.3 区分了健康的自恋和病理的自恋;

6. 两种自恋心理状态

6.1 健康的自恋:一个人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并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即自己的能力配得上自恋;

6.2 病理性自恋:一个人的自恋是“吹大”的,即自己自吹自擂或通过幻想把自己弄得非常强大,在自己的能力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时候,就会变得抑郁;

7. 台湾作家李敖:如果我想找一个我自己佩服的人,我就照镜子;我这辈子活着,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够作为读者读李敖的书,不能够作为听众,听李敖演讲;

8. 另类的自恋,e.g. “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我”,其本质上在精神分析看来是与“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我”是一样的,两者的难度对同一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前者为负性的夸大自己;

9. 自恋现象的背后包含两个完全相反的内容—自大与自卑;

10. 自卑—在心理动力学上指一个人喜欢自我攻击和自己跟自己玩;

11.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的治疗:神经症(指内心冲突,而不是精神科上的神经症)—转化为移情性神经症(即与治疗师建立关系来把内心的冲突转化为与治疗师关系的冲突)—治疗移情性神经症;不具备移情能力的人是不能够得到治疗的,如自恋的人;

12. 科胡特认为自恋的人也有移情能力,而移情的对象是自己,把自己作为了“客体”—所谓的“自体客体”;

13. 自体—self—指自己,客体—object—指别人,“自体客体”— self – object 、 selfobject;可与中文的构词方式类比:前后、东西、天地等;

14. 自体客体—“自己的别人”:即别人被我体验为自己的一部分,并且能够为我发挥某些重要的心理功能;比如:如果某某人是我会怎么做这件事呢,然后就按自己这样所想到的去做了;因偶像崇拜而持续一段时间地振奋、励志等;我们有能力把这些人物(在心理上)变成自体—自己的一部分;

15. 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精神分析,但在治疗模式上和精神分析不同:

15.1 精神分析理论的治疗模式中,精神分析师与来访者保持情感上的距离,以便客观地分析从来访者那里得到的信息;

15.2 自体心理学理论的治疗模式是治疗师通过共情来获得来访者的信任,一旦来访者信任治疗师,来访者会陈述过多的信息,从而让治疗师接收更多更好的信息来做出分析;

相关文章

  • 24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Note: 1. 古典精神分析的治疗是三个人的俄狄浦斯问题; 客体关系理论的治疗是两个人的客体关系单元; 自体心理...

  • 阅读体会|某一类自体客体的力量深度

    自体心理学除了经典驱力为脉络的科胡特自体心理学,还涉及自体的广泛定义。从某些定义上,佛学以及很多宗教、传统文化提供...

  • 精神分析入门100问(66-70)

    第66问:科胡特在自体心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科胡特(1913-年---1981年)美国心理学家,他的自恋...

  • “恰到好处的挫折”是如何滋养我们的?

    一本自体心理学知识普及著作《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谈到科胡特提出的“恰到好处的挫折”这个概念,让我如此躁...

  • 自体客体是什么?

    作者/田凯 课堂文字稿 1 “自体客体”内涵与外延 从心理学的视角理解自体客体的概念,最开始科胡特这个定义就是...

  •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四大学派之一(其它三个是内驱力、客体关系和自我心理学)。 按照佛洛依德的经典精...

  • 你并不需要「成为谷爱凌」,你只需要成为你自己

    在精神分析领域,经常提到关于「成为自己」这个主题。 最多被提及的,当属温尼科特和科胡特。 温尼科特:「真实自体」和...

  •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理解

    参考著作 《汉斯科赫与自体心理学》 《心理治疗实战录》 BASCH 《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 WHITE 一.古...

  • “内聚性自我”与“自信”

    美国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提出一个概念叫“内聚性自我”,武志红老师认为这是对他的...

  • 自体心理学5

    通过孪生获得三级自体 核心自体的第三个机会 1,上位自体:科胡特相信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具备有基本自体拥有天生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4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yx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