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符合税法规定的境内境外所得,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个“所得”是不是就是企业的利润呢?为什么它会有个专有名词——“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交多少的依据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即: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我们来比较一下企业利润总额的公式(仅选择常见项目列示)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详见下图:

可见,应纳税所得额,是利润总额经过调整,并弥补以前年度可弥补的亏损额后,得到的数据,这也就是每一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分别看一下,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中的每一项,具体都包括哪些内容。
收入总额都包括什么?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一)销售货物收入: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三)转让财产收入:企业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五)利息收入: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六)租金收入: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八)接受捐赠收入: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九)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
什么时间确认收入?



不征税收入包含哪些?
(一)财政拨款: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
(三)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政府性基金: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免税收入:根据相关政策,后续会专题归纳整理,本文不做展开。
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一)国债利息收入;
(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三)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四)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