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好朋友,我是邢福传~
前几天跟一位朋友聊天,闲聊时,这位朋友说,让我写篇文章聊聊,日本排污的这件事,毕竟前阵子日本排污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的,网上各种声音都有。
但我却一口回绝了朋友的请求,一来,日本排污这件事,相关正规,而且有权威的官方及媒体,都已经过多次表明了态度和看法。
二来,有些人,有些事,甚至有些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后天你再怎么努力,可能都很难改变或提升,例如搞钱这件事,有人从小就很会搞钱。
像玻璃大王“曹德旺”一样,我们都知道他的玻璃企业做得很大,做到了全球第一很多钱。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不是他长大后才会赚钱,而是从小就已经很会赚钱了。

01
我的前半生
很感谢日本老板
曹德旺说,他从小经常听父亲说这句话:我的前半生,很感谢日本老板。
因为他父亲年轻时,就跟一位亲戚去日本做生意了,但是这位亲戚当时并没有让他父亲,留在自己店里工作,而是安排他去一家日本人的布店里当学徒。
说得好听一点叫当学徒,说得难听一点叫当下人,反正每天的工作就是,煮饭,挑水,劈柴,倒马桶,倒尿壶等等,吃的也是日本老板吃剩下的饭菜。
第二年,日本老板就让他挑着布料到乡下去卖,挑着一担子货,边走边吆喝,每天来回要走很远的山路。
到了第三年,日本老板就让他回到店里,教他如何站台,如何接待客人,进货出货等等,传授他真本事,有点像西游记中,孙悟空拜师学艺时的场景。

第三年之后,有一天,日本老板突然告诉曹德旺的父亲:我教给你的,你已经都学会了,现在你可以离开我的店,去开自己的店了。
那一刻他才真正理解,日本老板当初的用心良苦,前两年都是为了磨练他,让他一步步扎好基本功,积累经验。
离开日本老板那家店后,他就直接去亲戚的店里工作了,工作一段时间后,后来父亲回来结婚,再加上时局动荡,就没有再去日本了。
不过好在日本的那位亲戚,还是把十几万日元,都兑换汇了回来,要知道那可是40年代,十几万绝对是很大的一笔钱了。
这也是他在日本学习的本事,工作挣来的,所以曹德旺的父亲常说,我的前半生,很感谢日本老板。

02
曹德旺并非寒门出身
而是出身于名门望族
我相信很多人了解曹德旺,大多都是通过网上了解到他的,包括在我没有读到他那本书《心若菩提》之前,也只能是通过互联网这个渠道了解他。
而且在网上,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关于曹德旺的视频,记得有一个视频是这么说的,曹德旺说他从小家里很穷,经常被人看不起。
有一次跟同村人打架,结果被别人打到不敢回家,所以他一怒之下,决定出去闯荡,暗自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不能一辈子被别人看不起。
我不知道这些视频,是不是经过后期剪辑拼接过的,反正从视频里看,这些话的确是出自曹德旺之口,因此也让我们误认为,他出身寒门。

但我最近看了他那本书之后才发现,他并非寒门出身,而是出身望族,看一下他的人物关系,你可能就知道了。
他的曾祖父“曹公望”是那个时期,福建福清当地的首富,绝对是名门望族,当然到他爷爷那一代,已经开始家道中落了,但至少比大多数家庭条件要好很多。
从他父亲那里多少也可以看出来,在60年代,大家都还只能干集体工的时候,曹德旺的父亲,竟然连农活都不会干。
而曹德旺的母亲,也是当时一个地主家的千金,出嫁时外公还给了很多陪嫁,所以说曹德旺出身寒门这个理由,还是有点牵强的。

03
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经商熏陶
上中学后,由于曹德旺比较调皮,所以在一次跟老师闹矛盾后,他就再也不敢去学校了。
虽然上到了初中,但曹德旺当时身体比较瘦小,但也是这个时候,父亲就拉着他一起去做生意了,前面提到过,他父亲不会做农活,所以只能四处做生意。
当时他父亲带他做的是烟丝生意,从福州进货回来,然后在福清当地卖赚差价,从福清到福州,来回起码要骑3天的自行车才能到。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即使是你有钱,个人也是不允许私自做生意的,如果被抓到,不仅要没收货物,甚至还会被批斗。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父亲亲自带着他一起去的,并且教他,把烟丝都放在他骑的自行车上,毕竟是小孩没有会拦,父亲就骑车跟在后面。
结果自己是顺利通过了,父亲则被拦下来检查,还好当时进的烟丝,都放在曹德旺的自行车上,从那以后,每次的进货,都是曹德旺自己,骑几十公里的山路去进货了。
可以说,从那开始,曹德旺也受到了父亲做生意的熏陶,让他从小就学会了,如何跟别人打交道,如何在生意场上立足。

04
把生意做到外地去
1968年,年满22岁的曹德旺就经父母张罗,与妻子陈凤英结婚了,婚后他与妻子商量,把陪嫁过来的首饰卖了,再跟亲戚借一点,一共几百块钱投资种白木耳。
虽然那一年收成不错,产品质量也都很好,但他收成好,其他人收成同样也很好,所以在当地,即使产品质量很好,但木耳也卖不出好价钱。
后来曹德旺听一朋友说,这东西在江西可以卖到50块钱一斤,由于从小就积累了很多父亲经商的经验,很快曹德旺就在心里合计着,把产品卖到外地去。
很快他拿着自家种的木耳,坐上火车去到了江西,果然他的木耳质量好,很快就被一抢而空了,他也顺利挣到了800块钱。
为什么在开头的时候我说,有些人,有些事是你改变不了,后天也很难学会的,换成其他人,觉得木耳在江西好卖,那回去后赶紧种更多木耳,来年好卖个好价钱。

但曹德旺从小作为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他可不是这样想的,他当时想的是,自己种肯定赚不了什么钱,要怎么样才能赚大钱呢?那就是收购,赚差价。
所以回到家后,曹德旺就马不停蹄地,拿出手里的这800块钱,向村民收购木耳,然后拿到江西去卖。
而这一次他就赚了上千块钱,据他自己说,自己当时赚最多的一次,就高达3000多块钱。
要知道,那可是六七年代,这3000块钱,相当于现在的大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了,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生意头脑,这样的财富,那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
当然,这都是在他踏入玻璃行业之前的事情了,但也正是他的这些经商经验,才得以让他开办玻璃企业后,能克服种种困难。
经历一次又一次危机,但又一次又一次能逢凶化吉,直到现在“福耀玻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好的汽车玻璃企业,这都得意于他过的胆识与天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