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阴阳法谱》

《阴阳法谱》

作者: 焦作太极徐 | 来源:发表于2023-05-07 06:08 被阅读0次

增补《阴阳法谱》考

徐怀清/著

序言:

早年我曾读到过一本汉代的《阴阳法谱》,据传说是汉献帝做山阳公时期,从皇宫中的皇家书房中带出来的,后来就遗落在我们这里乡下了,又被乡下民间文化人士所传抄。当然了,我所看到的早已经是手抄本了,也是很神秘的,多数都看不懂,只是喜欢古人的文化和古人的书藉,就大致看了,并摘抄了一部分。

现在我们对“阴阳文化史”已经有了详细的研究和了解,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的阴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转化,也有了大概的把握。凭着记忆和回忆,接合现代网络的大数据,及其详实的古文化研究资料,重新整理出的《增补<阴阳法谱>考》,供大家参考学习。这对揭示阴阳文化的丑陋面目,认识阴阳文化的堕落和危害,可以提供充实的依据。

《阴阳法谱》的收集整理,也就是士大夫们,对阴阳异化、阴阳诡化、阴阳方技、阴阳法术,阴阳应用的最集中体现。应该是汉代人所写的书,是针对当时社会文化的阴阳变异、阴阳吹嘘、阴阳神化、阴阳迷信的一种总结。也是流行于当时社会上的各类阴阳方法的全面整理,其书的本义已经不是现代社会的对阴阳文化“洗白”的意识了。但在汉代的“阴阳灾异”、“阴阳通天”的政治理论的登峰造极,以及皇家的、官方的、官学的,倾国家之力量的,举国上下的对阴阳文化智障、阴阳神化迷信的推崇和应用,所产生出这样的书籍,也应该是很正常的。

在这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真阴真阳是怎么回事吧。阴阳的自然现象,应该是由①光源的光亮,②照射到物体之上,③所产生的阳光与阴影的虚拟现象。阴阳的产生与消亡,是绝对由光源决定的。比如,山的阳坡与阴坡,也只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才会出现,太阳落山了、移走了,光源消失了,阴阳也就不复存在了。

比如,皮影戏就是利用光源产生的阴阳现象而演出的。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光源,或烛光、或灯光。有了光源的照耀,方能操纵皮影的戏物,活灵活现的表现在影幕上。这是人类对阴阳操控的最典型例子,诸如后来的电影、现代的电视,应该都是人类对阴阳的戏耍吧了。

而传统的阴阳文化智障、阴阳神化迷信的产生,也大多是来源于士大夫们拿阴阳开涮、戏耍、玩弄、吹嘘、诡化、唬人。于是,阴阳文化就被偷天换日,欺世盗名,弄假成真,以假乱真,信以为真,成为了一些人崇拜的文化信物。当然了,这完全是一种文化智障,是对社会、对人性、对思想意识、对事物的认识,都有很大的诱骗和危害的。所以,在这里不得不加以指出与说明。

——————

目录:

【一】先秦

1)阴阳地震说

2)《易传》中的阴阳表述

3)诸子论阴阳

4)孔子困于阴阳

5)总结

【二】汉代

6)董仲舒的“阴阳灾异”政治学

7)《易》纬谶的阴阳神学

8)《黄帝内经》的阴阳病理

9)总结

【三】宋代

10)周敦颐的阴阳动静说

11)朱熹的阴阳绑架太极理论

12)对阴阳篡改太极的争议

13)总结

【四】现代

14)阴阳文化智障史

15)阴阳哲学的堕落

16)阴阳戏法杂谈

——————

【一】先秦

1)阴阳地震说

《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出自:《国语》周语/左丘明著)

评:一般认为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对阴阳的异化、诡化、神化的描述。将其阴阳的失调,当作地震的成因和亡国的征兆,阴阳成为了天灾人祸、病害灾难的总根源!

2)《易传》中的阴阳表述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谓之神”。(系辞传上·第五章)

“阴阳之义配日月”。(系辞上•第六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系辞下•第四章)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下•第六章)

“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说卦传•第一章)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说卦传·第二章)

“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说卦•第五章)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文言传•坤)…

评:《易传》是儒家的经典,被视为孔子的圣语。这里的阴阳论述,显然是杂乱无章的,但也首次提出了“阴阳为道”,又讲了阴阳为神,阴阳立卦,阴阳分君子、小人。而儒家的阴阳胡咧咧,就是从此开始的吧!

3)诸子论阴阳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第四十二章)

评:《老子》五千言,只讲了一句阴阳语。显然这里的阴阳,不是道,不是道的秩序,不是道的度数一二三,也不是万物。而定位阴阳只是万物的“负抱”,是万物的依附、附庸、附会。实际上的阴阳自然现象,也只有当光源照射在物体之上,才能够产生出向阳与背阴、“负阴而抱阳”的正常现象。

庄子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庄子知北游》)…“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庄子/人间世》)

评:先说“中国人是不阴阳的”,后又论“阴阳为患”。在老庄文化中,阴阳根本就不是什么正经东西,是不值得一提的!

文子

“怀天道,包天心,嘘吸阴阳,吐故纳新,与阴俱闭,与阳俱开,与刚柔卷舒,与阴阳俯仰,与天同心,与道同体”。…阴阳陶冶万物,皆乘一气而生”。(《文子•道原》)

评:这里的阴阳是可以嘘吸的、开闭的、俯仰的、陶冶的。也就是在随心所欲的拿阴阳开涮罢了。

列子

“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故天地之道,非阴则阳;圣人之教,非仁则义;万物之宜,非柔则刚:此皆随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列子•天瑞》)

评:这里的阴阳已经成为天地之道,并能够统领天地了。阴阳的吹牛皮也就开始吹大了!

管子

“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虽不正,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也”。(《管子•乘马》)…“修阴阳之从,而道天地之常。”(《管子•势》)

评:这里的阴阳,成为了时间与空间的主宰和天地之常,日夜、四季、年月都以阴阳为界定。

邹衍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史记·封禅书》)

评:邹衍是【阴阳家】的祖师爷,是阴阳学派的集大成者,只可惜邹衍的十余万言的阴阳论,并没有留下一字半言,可见【阴阳家】的悲惨!

荀子

“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记》)

评:阴阳是变化的代名词!

吕不韦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吕氏春秋》)

评:将其阴阳变化,作为万物生成的根本,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另外,以阴阳窃取两仪、取代两仪,是从此开始的。

《礼记•礼运》

“夫礼必本於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评:阴阳与天地比肩,以四时为变,以鬼神为成。阴阳专事鬼神、鬼道,是显而易见的

《黄帝四经》

“凡论必以阴阳为大义。天阳地阴,春阳秋阴,夏阳冬阴,昼阳夜阴,大国阳,小国阴。重国阳,轻国阴。有事阳而无事阴。主阳臣阴。上阳下阴。男阳女阴。父阳子阴。兄阳弟阴。贵阳贱阴。达阳穷阴。制人者阳,制与人者阴。客阳主人阴。予阳受阴”。(《黄帝四经•称经》)…“阳窃者天夺其光,阴窃者土地荒”,…“阳窃者疾,阴窃者饥;土敝者亡地,人执者失民,党别者乱,此谓五逆”。(《黄帝四经》·经法·国次)

评:这是黄老学派讲阴阳的全面表现,在这里有阴阳的相对性,也有二反性,还有阴阳的窃贼性。以阴阳为大义,阴阳的胡咧咧也可见一斑!

4)孔子困于阴阳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

孔子曰:“未得也。”

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庄子》外篇•天运)

评: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聃。有史料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过礼,也问过道。这里讲的是孔子“五十有一”而不得道,于是去向老子问道。先说明孔子对道的“度数”,求之五年而未得。又表明孔子困在阴阳的迷乱之中“十有二年”,也不能得道。

而实际上的求道,只能是在事物的实际中求,如果只是玩弄阴阳,一万年也不可能有所得。这是对士大夫们,拿阴阳开涮、玩弄、神化、迷信,最大的讽刺!

5)总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所谓的阴阳文化,完全是士大夫们对阴阳的异化、泛化、诡化、神化,是在拿阴阳开涮、编排、臆造、吹嘘,蒙事、唬人。是对普通的阴阳自然现象,进行人为的、主观的、自以为是的幻化和意淫。这种不正经的行为和文化智障,最初萌芽于春秋,基本形成于战国时期。是以【阴阳家】、阴阳学、阴阳派,专业的、士大夫的、阴阳集团队伍的建立,为重要标志的。

当然了,这当中也有拿阴阳“取象比类”、比喻、打比方,有阴阳的引申、抽象、假设、借代、夸张、拟人、忽悠、煽惑、诱骗,等各种手法和手段。所以,也不能完全否定,一概而论。

但从一开始的对阴阳的滥用,就是一种个人的自认为、自编排,自定义,自以为是,自圆其说,自说自话,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想怎么理解、解释都行。这里的阴阳应用,俨然成为了士大夫们的游戏和道具,并且玩弄阴阳的手法和理念,从来都是随意性的,没有任何的规矩和章程可言!总之一句话:在士大夫的心目中,阴阳是可以什么都能胡拉乱扯的。这也就产生了阴阳的没有边际的胡扯。

——————

相关文章

  • 中国哲学简史(2)

    阴阳家出于方士,方士有六种数术: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天文、也就是星宿天文知识。 历谱、大...

  • 阴阳谱

    第一章 漆黑 天色有些阴暗,空气中布满了潮湿的气味。 据天气预报报道,临近凌晨时分,市里会下一场大暴雨。 街上早早...

  •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皇帝内经》

    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法于阴阳 “法于阴阳”就是效法阴阳,阴阳分为外在的阴阳和内在的阴阳;外在的阴阳就是宇宙自然的阴...

  • 是因是果,是黑是白?不仅读“阴阳”,更要用“阴阳”

    世间术数,《汉书·艺文志》将其划分为六:天文,历谱,五行,术数,蓍龟,杂占,形法即是方术,而方术,产生阴阳。“阳”...

  • 阴阳谱(2)

    第二章入局 呼呼呼... 漆黑的巷子里跌跌撞撞拐进去两个人,像是刚跑了一场马拉松一样,一高一矮两人互相搀扶着,气喘...

  • 僵尸

    鬼影重重 第一章 校园偶遇 天法清清,地法灵灵,阴阳结精,水灵显形,灵光水摄,通天达地,法法奉行,阴阳法境...

  • 阴阳脉法

    寸为阳尺为阴。

  • 《黄帝内经》之养生之“法”

    《黄帝内经》的养生之法指的是什么法呢? 《内径开篇》就让我们法于阴阳,他这里讲的法于阴阳。是告诉我们,如何...

  • 体学诗:法律与制度(本义)

    世事法自然, 自然有本体。 本体生二性, 阴阳合两仪。 两仪成本体, 阴阳生节气。 气节有法度, 法本体制律。 法...

  • 法阴阳的养生之道......

    法阴阳的养生之道。 “治病必求于本。”本立而道生。本者,阴阳也。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阴阳法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jh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