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脑子反映慢,遇到不懂的题目要问老师,不要不懂装懂。”
——“你还想下腰啊?电视里那些孩子人家从小学舞蹈,你会什么哦。”
——“你的头太扁了,随我,把头发扎起来好看些。”
爸爸低调、沉稳、自卑、不爱说话,常常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一说话就让我觉得心里难受。
——“你弟弟去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我要给他打电话。”
——“妈,她都十几岁了,出去跟同学玩下很正常,别担心。”
——“我没在他身边看着他,万一出去摔倒了怎么办。”
——“这么冷的天你怎么才穿两件衣服?”
——“我不冷。”
——“怎么会不冷,快去穿衣服,把围巾也围起来。”
妈妈耐心、勤劳、神经质,年轻时候美艳动人,名声在外。生完两个孩子以后,大半辈子除了干活,就是照顾我们两姐弟。没有自己的人生,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
他们都觉得为了孩子付出了所有,爸爸甚至自诩是世界上对孩子最好最好的人,十分希望孩子长大成材了可以好好歇口气。
02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我站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上了好几次厕所,天知道我有多紧张。
一遇到饭局就手足无措,像个傻子一样东张西望、坐立难安。
遇到别人对自己表达欣赏就逃得远远的,心想这么Low的自己怎么配得上这么好的他。
同事丢给我不在我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也不敢拒绝,生怕让别人觉得我不够积极。
报喜不报忧,他们除了半夜给你打电话问你怎么样了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不敢对别人发脾气,永远笑眯眯地回应别人,怕引起更大的冲突和矛盾。
——长大以后一直在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拉扯,有些个性上的问题除了跟自己和解别无他法。
常常羡慕那些在任何场合都能淡定自若,从容不迫的人,那些长得不算漂亮但是内心非常自信乐观的人,那些能跟自己的父母像朋友一样相处的人。
而我,只能用多付出好多倍的努力,来让自己不落后那么远。
小时候很爱很爱爸爸妈妈,觉得他们就是我的全世界。中学离家在外求学,借住在亲戚家,妈妈走的时候,我伤伤心心地大哭了一场。
也常常想,等我长大了,有钱了,第一件事就是要好好孝顺父母。
可是当我真正有了能孝顺父母的钱,却发现等着自己成家立业、儿女出生,孝顺父母,已经不在第一顺位。
papi酱说到生命中重要人的排序时说,“最重要的人是自己,因为自己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最多的,其次是伴侣,因为伴侣是陪伴自己更久的,然后是自己的孩子,最后是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和孩子都是陪伴自己走一段路,所以排在后面”。
“怎么可以不把父母排在前面?”papi酱很诚实,说出了好多人不敢说的话。看起来自私的回答,确实是很多人的真实选择。
换个角度想,自己的父母,何尝不是把我们排在了他们父母的前面。
当自己有了孩子,看着她天天腻在你的怀里,希望你多抱她一下,多亲她一下,你一离开,她就哇哇大哭,心里柔软得像蜜一样甜。
可是这个在你怀里嗷嗷待哺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伴侣,自己的孩子——一切属于她的自己的人生,想想真是苦涩。
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03
单位有一个个子小小的姑娘,姑且称她小小吧。刚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她好奇怪。别人一说话就笑,不是那种礼貌性的含蓄的笑,是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后来大家就习惯了,她太阳光了,就是那种没有受过一点点伤,内心敞亮得像玻璃一样的阳光。
在她晒出的微信截图里,妈妈要过生日里,爸爸在家族群里大声吼。“我媳妇儿要过生日了,小辈子些自己要懂得起哦,该发红包的快点发。”“小小是假装没看到消息吗?今天晚上我跟你妈出去吃了,你自己随便吃点再回来。”
还有个姑娘问他八岁的儿子,“儿子,你觉得爸爸爱不爱妈妈?”儿子答“爱啊,要不他怎么跟你结婚了呢”。
“那妈妈爱不爱爸爸?”她继续追问。
“不爱。你天天都吼爸爸,他还不敢吱声。”
“那怎么办?”
“能怎么办?你那么厉害,我又不敢帮他,只有他独自承受吧!”
随时保持积极的心态,让自己和孩子共同相爱,而不是我那么爱你,你一定要好好爱我。
和孩子共同成长,别等到了几年后孩子问你,“妈妈,这道题我不会,你教教我的时候”答不上来,也别等到十几年后孩子告诉你,“妈妈,我遇到一个喜欢的男孩”的时候手足无措。
孩子不用为了对不起爸爸妈妈这么多的付出而内疚,父母不用为了孩子常常回不了家而心酸。
教会孩子爱自己远比教会他爱别人重要,相处舒服远比羁绊的爱长久。
网友评论